bsp;这些年安南北部以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北部地区控制在两广清军手里,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十分发达便捷,有庞大的矿产资源以及土特产资源作依靠,在类似于计划经济的强力推动下发展十分迅猛。
从镇南关到谅山城只有十八公里距离,而宽度则有数百里的这短区域内,五六年时间已经涌进了超过六十万以上的大清百姓定居,迅速的稀释当地安南土著并且在经济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华人吃苦耐劳的赚钱能力在哪个时代都不用怀疑,此时东南亚的环境并不那时很好,时不时还出现反,华浪潮,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人都几乎能够控制东南亚的经济,更不要说环境无比宽松的安南北部地区了。
当地的安南土著跟着赚了不少,忙着赚钱改善生活倒也没多少排斥举动,尽管那些挑拨离间的怪话从来都没间断过,但这不是主流。
不仅安南北部发展迅猛,黄鼎凤部占据的安南中部地区发展也同样迅速。
因为与安南国时常交战,黄鼎凤部控制区域很难沉下心来发展经济。而作为大清土著他们对经济发展基本上没任何概念可言,同样排斥在他们看来不是啥好玩意的铁路与火车。
可就是如此,在黄部人马的弹压下当地局势稳定,不错的环境同样不知不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上与两广清军私下的大量商业往来,以及频繁的人员流动,此时安南中部移居过去的大清百姓也超过三十万。
有了确实的人口基础,无论两广清军对安南北部的统治,还是黄鼎凤部对安南中部地区的统治,都算得上稳固,随着时间推移将更加稳定。
也难怪法国人迫不及待亲自出手,等到两广清军以及黄部人马彻底掌控了安南中北部精华地区之后,再想要虎口夺食可就难了。
尽管法国人骄横不可一世,但对于两广总督以及两广清军还是十分忌惮的,怎么说都是交过手的大清强军,其实力着实不容小觑。
……
“咱们先暗中做好准备,这事还得先跟朝廷打个招呼!”
跟手下将官达成一致意见后,吴可沉声说道:“另外本督还会跟一些督抚通气,争取到广泛支持真要行动起来也方便一些!”
说做就做,吴可第一个沟通的便是远在陕甘的左宗棠。
此时的陕甘回民叛乱,在左宗棠的强力弹压下早已没了初时的气势。
同治元年春,在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部联合捻军进入陕西的直接推动下,关中各地回民纷起响应。其主要领导是赫明堂、任武,短时间内形成了十八大营,有于彦禄等18元帅。
回军曾包围西安达一年多之久,还曾包围了潼关,一度威胁着陕晋豫的咽喉要地和山西滨河一带的地区。
陕西回民叛乱不久,赫明堂即与甘肃河州老教回民取得联络,于同年秋占据泰州(治所在今天水市)秦安。翌年,平凉、固原、西宁、狄道、河州、宁夏,先后为叛军所占据。
当同治五年(1866)捻军梁王张宗禹等部进入陕西时,原来已经退到甘肃的陕西回民叛军又纷纷东下,与捻军协同战斗。“捻回合势”曾造成西北反清形势的一度兴盛。
甘肃回民叛乱军的迅猛发展,在甘肃形成了以金积堡、河州、西宁、肃州为中心的四个反清基地,叛军领袖为马化龙、马占鳌、马桂源、马文禄。
朝廷先是用了大力来对付陕西的回民叛乱,从甘肃、直隶调来大量军队,特派胜保作钦差大臣,负责全省军务。结果胜保却是屡次打败仗。
1862年11月,朝廷又派多隆阿代替胜保。多隆阿在攻取周至时战死,由穆图善接替了他。自同治三年至五年(1864—1866),战争互有胜负,回民叛军没有退出陕西。
甘肃方面虽然已陆续有清军的援军开去,但都不济事。同治五年(1866)三月,兰州清军内部火并造成清军实力大损,而这时陕甘饥民也揭竿而起。甘肃回民叛军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强大起来。
1866年初左宗棠接任陕甘总督,其深知回民军和捻军联合后更加难以对付。因此他向朝廷进陈方略说:“方今所患者,捻匪回逆耳。以地形论,中原为重,关陇为轻;以平贼论,剿捻宜急,剿回宜缓;以用兵次第论,欲靖西陲,必先清腹地,然后客军无后顾之忧,饷道免中梗之患。”
之后又上折说:“进兵陕西,必先清关外之贼,进兵甘肃,必先清陕西之贼,驻兵兰州,必先清各路之贼,然后饷道常通,师行无梗,得以一意进剿,可免牵掣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