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所订方略的核心是“先捻后回”、“先秦后陇”,关键则是“不令捻回合势”。
10月至11月间,西捻军和回民叛军取得了连克陕西安塞(今安塞南)、延川、绥德等城的胜利。同年12月中旬,西捻军为救援东捻军,由宜川东面的壶口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回民叛军在陕西处于孤军作战的不利地位。
在清军节节进逼下,回民叛军转取守势,情况十分被动,以致鄜州、宜君、三水、绥德等地相继被清军收复。
1867年11月,左宗棠参加镇压西捻军以后回到西安。陕西大局已定。
左部在陕西行动比较顺利,可是在甘肃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1867年11月,左宗棠以陕西大局已定,便加紧进行进军甘肃的各项准备,拟定“三路进兵之策”,分三路向甘肃进军:
刘松山率部由绥德西进,直指金积堡,是为北路;李耀南、吴士迈率部由陇州、宝鸡趋秦州,是为南路;左宗棠和刘典率军自乾州经邠州、长武赴泾州,是为中路。其中,北路是重点进攻方向。
金积堡位于灵州西南25余公里,东通花马池,南通固原,西靠黄河,是马化龙部回民叛军的中心。
左宗棠在作好一切准备之后,便大举向甘肃回民叛军进攻。
第二年秋天,北路清军刘松山部进抵灵州,9月8日攻占吴忠堡东西的郭家桥。中路清军则由固原、平凉北进,左宗棠进驻平凉,从而形成对金积堡的大包围态势。
在南线,清中路军占领预望城、黑城子、李旺堡等村堡,守卫该地区的陕西回民叛军纷纷向西撤离。甘肃回民叛军马万春部无法阻止清军前进,同心城、韦州堡一带叛乱回民大部投降清军。中路清军于11月中旬进至金积堡西南秦渠一带,距金积堡仅5公里。
北路刘松山部在中路清军策应下,夺取灵州城,打通了后路,从而完成了对金积堡地区的包围。
从12月起,清军在金积堡外围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清军采取步步为营的方针,相继攻占了吴忠堡周围和金积堡北面的堡寨。
回民叛军依托秦汉二渠,挖壕筑墙,步兵凭墙防守,骑兵则主动出击,忽东忽西,不断袭击清军后方。12月11日,清军总兵简敬临率楚军突入回民军阵地,被叛军包围,士卒死伤甚众,简敬临等也被击毙。
但是,回民叛军的处境非常困难。金积堡东西两面的险要地永宁洞和峡口均落入清军之手。峡口在堡的西面,是黄河青铜峡口,也是秦汉二渠的渠口,永宁洞是山水沟(今山水河)通过秦渠涵洞的地方,秦汉二渠在此汇合,北流至黄河地理位置十分关键。
不久回民叛军从河西履水过河,夺回峡口,并打败前来进攻的清军。与此同时,回民叛军在永宁洞方向也发动进攻。
之后一段时间,回民叛军千余人从金积堡东南突然进至秦渠南,占领石家庄和马五寨几个村堡,抢修防御工事。石家庄扼秦渠之要,刘松山得知石家庄被占,连夜率部来攻。回民叛军急忙退至马五寨继续抗击,不久后刘松山在进攻马五寨时中弹而死。
清军进攻连连受挫,士气日低,回民叛军乘机发动反攻。叛军一部由马正纲率领由宁州、正宁进入陕西三水,马朝元也率部由金积堡出宁条梁(今陕西靖边西),两支队伍在甘泉会合,东攻韩城、郃阳。与马化龙有联系的河州、狄道回民军也攻占渭源直逼巩昌,使甘肃战局为之一变。形势对叛军十分有利。
但是,由于回民叛军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各自行动,不能有效地协同配合,所以有利形势逐渐丧失。进入陕西的叛军在清军的追堵下,力量受到很大削弱,只得退回甘肃。
在金积堡地区,马化龙对朝廷抱有幻想,几次向清军“求抚”,遭到拒绝后,又分兵四出,没有集中兵力给来犯清军以致命打击,对永宁洞水口的几次进攻也未得手。
回民叛军的反击失策,给了清军调整部署的时间。左宗棠一面调兵截击入陕回民叛军,并奏调郭宝昌进攻花马池、定边,以打通金积堡东路粮道,一面命刘松山的侄子刘锦棠接统老湘军,重新组织对金积堡的进攻。
刘锦棠一面加强对永宁洞的防守,一面在黄河两岸夹河筑垒,保护河西通道,并将灵州至吴忠堡之间堡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