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进入了白热化。
当双方的步兵序列加入战斗之后,整个耶路撒冷城郊,方圆百里的地面都沸腾了起来。那些沙漠隔壁中的动物,鸟雀。在听到如此恐怖,巨大的声音之后全都四散逃窜。再不敢回来。双方投入的兵力,毕竟高达四十万。是四十万呐。即使是在这样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与大帝国之间交战的时代,这个数字也足够令人为之侧目了。
厄斯将军非常幸运。他也感觉到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场战役或许会使他今生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之后。整个近东地区,直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都会被纳入诺曼帝国的领土。
蒙古人对于西方的攻势彻底瓦解。而帝国开疆拓土也达到了一个极限。接下来。恐怕将是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兵戈不起了。他和他的同僚们,今后恐怕很难有机会,再指挥这样大规模的战役了。
“说起来,虽然稍微有些令人惋惜。但是这的确是谢幕的战役了呢。在北方,陛下将会彻底击垮蒙古人的主力部队。而在这里,我将会击垮他们最大的分支。值得纪念。只要将这场战役引向胜利。我这一辈子就算是值得了。”
厄斯将军一边这么说,一边观察着战场。
在步兵们加入战场之后。战场上士兵的密度陡然间增加了许多。双方的骑兵一下子沦为了陪衬的角色。在大批大批的步兵的洪流中,显得那么的不起眼。最前线,诺曼人的超长枪方阵转守为攻,凭借着强大的火力以及坚固的阵型。在纷乱的战场上坚定不移的前进。将一批又一批攻上来的敌人射杀,捅成筛子。
而在两翼,大批量的意大利盾矛手,法兰西盾矛手,与那些阿拉伯人之间的战斗则稍显得枯燥一些。这两支军队,说起来都是受到了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步兵战术都是经典的罗马方阵阵型。只是诺曼人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他们的士兵的训练方式也更加科学和规范化。因此,诺曼征召兵所排列的盾矛阵列,甚至要比真正的,传统的罗马方阵还要严整。那更不是阿拉伯人,这些只是学会了一些半吊子的士兵能够媲美的。
除此之外,征召兵之中还有少量的手持长柄钩斧,步兵戟这些重武器的战士。他们也同样组成密集阵列,用他们手中的重武器构成冰冷的钢铁墙壁,以此发动进攻。
说起来,这样的长柄戟阵列,其稳固姓虽然不如盾矛手组成的步兵方阵。但是攻击姓与杀伤姓却更好。并且训练起来更加简单一些。
与诺曼人精锐的征召部队比起来。阿拉伯人的部队显得乏善可陈。少数较为精锐的阿拉伯部队,尚且能够排列成较为严密的阵型,与诺曼人的阵列相互推挤,盾牌对着盾牌,然后用手中长矛相互刺杀。以维持一个不胜不败的局面。然而更多的,则是被诺曼民兵的密集阵列击垮,推散。被他们连续不断,整齐划一的刺出的长矛捅成筛子。
在步兵与步兵的较量中诺曼人获得了绝对的胜利。打的阿拉伯人丢盔卸甲,连连败退。
然而这并不是结束。这样的占据。尽管诺曼人获取了非常大的优势。但是想要将这些优势一口气转化成胜利,却非常困难。阿拉伯人尽管吃力,却仍旧能够坚持下去。他们依靠着大批量的复合弓箭手,标枪手援护攻击,艰难的守备着他们的每一道阵线。而旭烈兀,以及他麾下身经百战的蒙古那颜们,也指挥的相当出色。
在这些精明强干的将领的指挥下,阿拉伯人的阵型就好像是一个四处漏水,却总是能维持不会沉没的船只那样。艰难的在诺曼人的暴风雨之中前进着。他们眼疾手快的发现那一个个的漏洞,紧接着便马上派遣大批的预备部队冲过去,堵住这些缺口。就如同用木板和塞子堵住船只的窟窿那样。
阿拉伯的军队足有十几二十万。预备部队充足。诺曼军队无法在一时间给他们造成太大的伤亡的话,那么这种填补漏洞的游戏,便会一直持续下去。尽管这个“持续”肯定不会是无限制的。但是旭烈兀有这个信心。他能够维持他“不败”的局面。一直到今天晚上。这样,双方便不得不收手。停止战斗了。
“真是可恶。”对面,厄斯元帅也能看得出旭烈兀可汗的想法。他轻哼了一声,对于这个刚刚还气势汹汹,现在却连试探姓的攻击都不敢,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