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让阉党也肆无忌惮地贪污。
看了一会后,朱伟迪觉得这场面真的很无趣,决定完全无视他们,直接推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宣布退朝,丢下一大波官员们在那里大眼瞪小眼。
万历皇帝为什么不想上朝的原因,朱伟迪此刻已经明了,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这些儒生们不讨论大事,反倒在为了争权夺利在这种干系不大的小事上纠缠不休。
这些儒生张嘴闭嘴就是仁义道德,实际上没有几个不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国家之上,这种丑陋的嘴脸他也不想天天看着。
当天,原兵仗局掌印太监和其手下大小头目几十人在皇城内被杖毙,二十四监头目悉数到场全程参观。
朱伟迪也不指望这种震慑有多大效果,不过比放任这群宦官胡作非为好。
罢朝第二天,朱伟迪便移驾兵仗局。
这兵仗局是皇家手工兵工作坊,出产热武器,火药等等大杀器。出于军事安全顾虑,设在了皇城范围里,不过离紫禁城还是有些距离,明朝的火药爆炸事件不知发生了多少次,谁也不敢拿宫中贵人们的性命开玩笑。
其实这兵仗局离紫禁城也没多远,也就两三公里的样子。七拐八拐,很快就到了兵仗局。
对于皇帝驾临兵仗局,兵仗局的新任掌印太监张德宝既感到惶恐,又觉得很兴奋,惶恐是因皇帝连他贿赂司礼监的高公公的事情都知道,兴奋的是皇帝没处罚他。
“奴婢张德宝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德宝后面还跟了几十人,看样子是他刚提拔起来手下们,他们也跟着张德宝一齐跪倒,山呼万岁。
“免礼,都起来。”
进入兵仗局后,命人取来一只鸟铳,朱伟迪接过掂量了下,差不多二十斤重,粗略地估计了下枪管厚度,发现这只没有偷工减料的产品看着还行。
命人试射了几发,对比了下同时代的复合弓,朱伟迪觉得这种火绳枪的威力和射程优势还是不够明显,显然是制作工艺方面有问题。
召来几个老工匠询问一番后,朱伟迪给出了些粗略的改进意见,加大口径加强破甲能力,选择合适的枪管长度,要求他们寻求改良工艺的方法,特别是枪管制作工艺。最后他特别强调一点,要求工匠们找出尽量将枪管制作成同一口径的方法。
虽说在手工打造时代要求标准化有点难,但是不这样做,大量列装火绳枪后会给后勤补给带来极大的困难。
“张德宝,现在,兵仗局有工匠多少?”
“回陛下的话,不足一千人。”
朱伟迪记得来之前问过高时明,得知兵仗局人最多时有两千,效率最高时和同工部管的军器局一起一年可造出鸟铳一万只。
皱了皱眉问道:“怎地这么少?”
察觉到皇帝不高兴了,张德宝连忙跪下,张了张嘴确不知从何说起。
原因无非是盘剥得太厉害,另外便是实行以银代役以来匠户制度瓦解。
朱伟迪无奈地摇了摇头,也不多说:“起来吧。要善待这些匠人,让他们吃饱穿暖,每天都要有肉吃。”
见张德宝面露苦色,朱伟迪不满地瞪着他,“银子朕会给,你只需照朕说的办便是,切莫因贪心坏了朕的事。朕要让朕的将士们用上最趁手的兵器,你若是将这事办好,朕自然不会亏待你。昨日你也在一旁瞧着在,可不要忘了。”
“奴婢不敢。”张德宝哆嗦了一下,昨日杖毙的都是他昔日的同事,回想起的时候岂能不胆寒。
在兵仗局转了转后,朱伟迪大部分时间都在强调提高工匠待遇,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回去后,朱伟迪又召见了工部尚书,让工部管理军器监的鸟铳制作班底和兵仗局的采用同一技术标准,同时让工部也提升了工匠待遇,贪墨苛待工匠的一律撤职。
对军事和技术他都不是太懂,琢磨了下还是决定放弃闭门造车,他准备把盘踞在澳洲的葡萄牙人请来,向他们请教下,看看欧洲陆军现在的主流装备、战术以及军队训练方法如何,借鉴欧洲人的方法练新军。
虽然不是很愿意承认,不过朱伟迪也清楚,大明在此时已经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大明虽然和欧洲人有过几次小交锋,也都获得了胜利,不过都是以多胜少,伤亡大多超过了对方。
此时的欧洲人在科学、部分工业还有军事领域都已经赶超中国。值得庆幸的是,他们超越得还不算很多,迎头赶上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