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那些野蛮的鞑靼人出一份力,臣感到十分荣幸。愿陛下早日消灭那些野蛮人,愿大明的国运像不落的太阳一样昌隆。”
日不落帝国么,这个称号我会很喜欢。
“借先生吉言了。”朱伟迪微笑着点了点头,沉吟了会后说道:“朕有一学说,尚未完全证实。朕以为,伤口感染,还有伤寒等病症,多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生物所致。朕研究那酒精,发现以生石灰完全除水的酒精,可杀死生物的组织,而混入合适水分的酒精,则可杀灭这些细小的生物又不使人受到大的伤害,朕以为医用酒精对救治外伤有大用,道理正在于此。”
邓玉涵闻言思考了一会,觉得似乎很有道理:“陛下博学,只是,那细小的生物既然看不见,又要怎么证实?”
显微镜这种大杀器,朱伟迪暂时还有点不想告诉西方人。
“这个朕自有法子,几年之内邓先生自然可以看到。只是依据此理,又据上过战场的将军回报,朕以为战场上伤员病死,有许多是照料不足所致,为国效死的勇士如此窝囊地失去生命,朕觉得很痛心。朕苦思之后,以为救治照料伤员有五要。这五要:一曰清洁的空气;二曰澄清干净的饮水;三曰流动的沟渠;四曰扫洒屋宇;五曰充足的日光。先生依此五要教导那些医护兵,自可以大大减少伤员死亡。”
说着朱伟迪让身边小太监黄得胜把一个小册子递给邓玉涵,那是他依照记忆中的一点粗浅救护知识写下的医护工作手册。
邓玉涵郑重地接过,想了想之后才说道:“陛下的话十分有道理,臣自当去试一试。”
“这个册子还很粗陋,许多事情朕未必想得周详,还望先生帮朕找出错误,指出不足,将此小册子发扬光大,这也是活人无数的大功德,按照你们西人的话来说——成为医护士是因为上帝的召唤,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能够照顾人使他康复,是一件神圣的工作。”
邓玉涵闻言脸上很快浮现出了激动的神情,“陛下说的很对,陛下要臣去做的,确实是一件神圣的工作,将陛下写下的这个手册发扬光大,这也是天主要臣完成的光荣无比的使命。”
说着邓玉涵向朱伟迪行了一个大礼,还当场默念了一段祈祷词,他此刻只觉得自己得到了上帝的感召,要不是他知道朱伟迪不信天主,他甚至都会以为这位东方的少年皇帝是上帝派来点化他的先知。
在不久的将来,恐怕这位传教士先生的历史评价恐怕会是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他将会因此成为受万世景仰的伟人。
当然,作为交换,自然是要默许邓玉涵在东江镇传教。
送走邓玉涵之前,朱伟迪又吩咐给了邓玉涵一个任务——让他自己去找合适的人才,教出几个医学学徒。
吩咐完后,朱伟迪屏退了左右,小声对邓玉涵说道:“朕对切开生物的躯体,研究生物构造,很有兴趣。朕希望你在东江可以带出几位精通此道的学徒,最好能教会几个学徒解剖人体,此事务必要保密,朕会派些厂卫为先生保守秘密。”
说着他轻叹了口气。“对死者不敬是大忌,我中国国人很难接受此事,朕知道要做好此时很难,不过医学想要进步,此术又必不可少,又要让先生费心了。”
邓玉涵闻言慎重地点了点头,“臣领命,为陛下做事是臣民应尽的职责。”
临送走邓玉涵前,朱伟迪又看了看他苍白的脸色,关切地说道:“邓先生身子也不好,去了那东江镇后,务必不要操劳,凡事让下人去做便是。若是东江战事有变,先生也要第一时间撤离,若是不幸落入建夷手中,先生也不要慌张,千万不要触怒那些蛮夷,朕自会用重金赎回先生。朕视先生为师友,不希望先生出事。”
邓玉涵刚要行礼又被朱伟迪扶住,于是笑了笑,“臣谢过陛下关心,能和陛下这样伟大的君王成为朋友,臣感到万分的荣幸。”
现代人的思想终归是西化得厉害,朱伟迪此时已经发现,比起和天朝的古人相处,自己倒是和这些西方的古人相处得更融洽一点。
对军队中的新兵种——医护兵,朱伟迪也有了初步的想法。
很快他便找来了兵部尚书阎鸣泰,商讨了下在军中增设医护兵的事宜。
听完朱伟迪关于在东江镇试行新的辅兵兵种的想法后,阎鸣泰认真考虑了下后说道:“陛下仁爱,臣自愧不如。将士们若是得知此事,必感念皇恩,自当会加倍奋勇杀敌,为陛下效死,此议甚妙,甚妙啊。吾皇英明,得此仁主,乃是苍生之幸,我大明之福啊。”
说着他还激动无比地向朱伟迪行了一个大礼。
朱伟迪嘴角抽了抽,拍马屁拍得如此动情,说得还如此冠冕堂皇,这阎鸣泰果然是个半点节操都没有的人才啊。
“少拍马屁。此事还是试行,成与不成,还要看功效如何,此医护兵归入辅兵,先按辅兵与战兵折中的标准发饷,成功救治一定数额的伤兵,则折算军功,等邓先生摸索出合适的规矩,对那些玩忽职守,不顾伤患死活的,还要罚。阎先生下去后和同僚们商讨一下,先写个折子上来,定好章程后,朕也好在东江镇试行后推行至全军。”
阎鸣泰闻言眼睛转了转,兵制的小变动,有些不符合规矩,他已经敏锐地发现,又是一条当官的路子似乎要打开了,兵部显然又可以拿到更多的好处,自然不会反对,脸上一喜后问道:“只是那医护辅兵的军功积累后,要如何升迁?”
“给些不掌兵权的职位,按军功给一定品级便是,只在医护兵内部升迁。此事只是草创,具体事宜等试行成功廷议后再作决定。”
说着他摆了摆手,把阎鸣泰打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