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尽头。
“下去。”那个“林轩”身先士卒,越过缺口,进入铁梯。
几个人立刻跟随,拖着元首,半步不离。
连续下了四五层阶梯之后,大家都露出疲态,速度也渐渐慢下来。
他们已经接近礁岩,也迅速看清,那些雕像非常传神。
“是曼施泰因元帅?”那个“堂娜”失声叫起来。
“没错,是他。”那个“田梦”也认出来。
曼施泰因1906年起服役于第3步兵警卫团,1934年任第三军区参谋长;1935年任陆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1938年任第十八师师长;1939年任侵略波兰的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同年10月调至西线,任A集团军群参谋长。他第一个提出以坦克部队穿过阿登高地突击法国北部的大胆作战计划,受到陆军总部保守派的排挤,被调任后备第三十八军军长。其计划后为希特勒赏识,成为德军攻击法国的作战方案,并取得成功。1941年任第五十六坦克军军长,参加闪击苏联,隶属进攻列宁格勒方向的北方集团军群。同年9月升任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在南方的克里米亚作战。1942年晋升元帅,调至北方负责指挥围攻列宁格勒。同年11月,当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被围后,受希特勒委派赶赴南方,组建顿河集团军群,企图解救被围德军,未逞;1943年出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1944年3月被解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犯曾被英**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1953年获释,定居联邦德国,著有回亿录《失去的胜利》。
二战史学家一致认为曼施泰因是德军中少见的名将,而且对元首忠心耿耿,即使元首发布了错的命令,他也会不折不扣地去执行。
他的雕像放在这里,可见凿刻这些雕像的人对元首一方的兵将实力是非常清楚的,只有能够左右局面的人,才能享受这样的权力。
再向前看,礁岩上所有雕像都对应着德军将领,无一遗漏。可以说,这里就是德国人的兵马俑所在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德国总共任命了一位帝国大元帅,一位全国领袖,26位元帅级别的高级军官。
现在,毫无疑问,这些人的雕像全都出现在露出水面的礁岩上,包括:帝国元帅:戈林(1893-1946)1935年授空军元帅衔,1940年7月19日授帝国元帅衔,德国空军总司令;党卫队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1900——1945,时年34岁,从军经历不到2年)被任命为“党卫队帝国领袖”;1936年6月1日,战争部部长、国防军总司令瓦尔勒冯布罗姆贝格大将(1878——1946,时年58岁、军龄39年,1938年免职)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军衔;雷德尔,1938年4月1日,海军总司令、博士埃里希雷德尔海军大将(1876——1960,时年62岁、44年军龄,1943年辞职)被晋升为海军元帅军衔……
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勃劳希奇大将(1881——1948,时年59岁、40年军龄,1941年12月解职)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军衔;
A集团军群总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大将(1875——1953,时年65岁、48年军龄,最高军职西线总司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军衔;B集团军群总司令费多尔冯博克大将(1880——1945,时年60岁、42年军龄,最高军职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军衔……
这些礁岩完全变成了祭台,每一具尸体都是站立的,令人看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