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两件竹根雕作品,楚琛都挺感兴趣的,不过此时他也不好意思独吞,就问了问其他人的意见。
吴叔不用说,赵学义和元弘建都表示自己不需要,其中赵学义是因为今天他已经有了收获,而元弘建则是对竹根雕作品并不太感兴趣。
于是,楚琛就和傅立磊谈了价钱,对方到也没狮子大开口,最后算是皆大欢喜。
等楚琛这边完成了交易,陈德旺在大家望眼欲穿之中,总算放下了手中的放大镜。大家对此也没说什么,毕竟这件东西价值不菲,仔细鉴定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不过,陈德旺看过之后,却眉头微皱,眼神之中闪过一丝不解,这让大家觉得有些奇怪,难道这件龙泉窑梅子青釉盘有问题?
此时的傅立磊,心里害怕的犹如十五个水桶打水那般七上八下,他急忙问道:“陈老,这东西难道有问题吗?”
陈德旺见他这副紧张的模样,给了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说道:“小傅,你先别急,东西肯定是真品,我就是觉得包浆看起来有些问题。”
“什么?难道这东西又是用包浆液做的旧?”听陈德旺这么说,傅立磊脸色当即就变了,这如果又是用包浆液做的旧,价值要是再减少三分之一,他别说赚钱了,能不亏钱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吴叔有些迟疑道:“老陈,我觉得这包浆挺自然的,应该不是人工做的旧吧?”
陈德旺点头道:“我也认为这是自然形成的,只是先前看过包浆液之后。觉得这东西的包浆有点怪。”
大家听说是这么回事,就全都提起了兴趣,一一上手观察起来。
吴叔和赵学义观察过后,就轮到了楚琛,他把东西拿到手中仔细观察。只见这只龙泉窑梅子青釉折沿盘造型轻盈秀美,胎质细腻致密。
这是由于南宋中期龙泉窑改进了胎土配方,在瓷石中掺入适量紫金土,使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增加,提高了抗弯度,高温下不易变形。使胎坯变薄,克服了南宋早期“笨重粗厚”的缺点。
再说釉,南宋中期的龙泉窑还改进了釉料的配方,由原来的石灰釉变成石灰碱釉。石灰碱釉的特点是高温粘度大,不易流动。这样可使釉层施得更厚,使器物外观更为饱满。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匠师们采取了多次素烧、多次施釉的复杂工艺,使釉层变得更加丰厚,色泽更加沉稳。
此器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同样也符合南宋中期龙泉窑梅子青釉的工艺特点。
另外,南宋中期龙泉窑器物修胎讲究。圈足修得很薄,在底足刮去细细一线的釉,烧成后出现朱红色一圈细线,俗称“朱砂底”,使青瓷显得特有韵味。
而此器足底露胎处呈紫色,正是朱砂底的典型特征。
除了上面三点之外。楚琛仔细观察了东西的纹饰和烧造工艺等方面,最后可以肯定这件龙泉窑梅子青釉折沿盘。确实是件南宋时期的真品,而且还是一件相当少见的珍品。
不过。就像陈德旺说的那样,这件器物的包浆看起来好像有些问题,楚琛仔细观察了一番,就心里有了数。
这段时间因为包浆液的关系,他基本就把精力放在包浆的研究上了,因此,眼前这只器物上的包浆问题,他虽然不能百分之百肯定,但基本的判断还是有的。
接着,等元弘建观察之后,陈德旺就开口问道:“你们觉得怎么样?”
大家对视了一眼,吴叔就看着楚琛,说道:“小琛,你先来吧。”
楚琛笑了笑,也推辞,就直接说道:“我觉得这东西应该是一件出土文物,至于出土的时间,应该有好几十年了,但因为存放的原因,这才显得有些奇怪。”
“小琛,你这么判断是什么依据?”陈德旺好奇的问道,其他人也都看向了楚琛,等着他给出答案。
“我这么认为是因为几个方面的原因。”
楚琛笑着解释道:“首先,我觉得这件东西原先埋的位置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说水土流失等原因,变成了浅埋,因此,它的表面也出现了氧化现象,但可能氧化的时间并不长,就造成了它达不到一般传世器的表现。”
“另外,瓷器出土后,包浆的形成也会受到各种方面的影响,比如说洗涤、搬运、藏放等方面。”
“比如说洗涤,有的东西出土之后靠近水源出来后没有几分钟就洗涤,有的刚搬回家就用高锰酸钾或84洗涤液等各种各样的化学药水泡过后洗涤。有些东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