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心,再苦都值得。”
刘娥点头道:“嗯,你带人去把坤宁殿布置一下,等她身子好了就搬过去,正式入主中宫。”
惠然心里暗自高兴,恭敬地答道:“奴婢遵命!”
刘娥微微颔首,又叮嘱道:“你是皇后的贴心人,以后要协助她把这个后宫管理好,让皇上没有后顾之忧,知道么?”
“奴婢谨遵皇太后圣谕!”惠然响亮地答应一声,心里不禁更加激动。郭元凤入主中宫,她们的身份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嗯,退下吧。”刘娥轻轻地一挥手。
“是!奴婢告退。”惠然对她恭敬地施了一礼,退出崇徽殿。
刘娥又吩咐寇珠道:“炖点补品,给皇上和皇后补补身子。”
“是!”寇珠微微一笑,接着便去吩咐人炖补品。
———————————————————————————————————————
胡令仪去泰州勘查,看到古捍海堰年久失修,农田、盐灶和百姓们的生命财产都难以保障,百姓们都深受水患之苦,便与张纶联名上书,建议急速修复捍海堰,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然而也有人不断地上书朝廷,说修筑海堰以后就会难以排水,极易出现积潦,建议停止修堰。
赵祯与刘娥商议,问道:“大娘娘,您说该怎么办?”
刘娥说道:“张纶熟知水利,他说涛水之患有十分之九,而积潦之患却只有十分之一。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只要权衡一下利弊就知道,筑堰挡潮乃是利多弊少,既然如此,当然要继续修下去。”
赵祯又问道:“那范仲淹呢?死了二百多个人,就不追究他的责任了?”
刘娥说道:“就算杀了他也于事无补,那二百多个人依然不会活过来,不如对他们的家人厚加抚恤。范仲淹此举为国为民,没有私心,如果能修成捍海堰,那就是利在千秋的大事,可以惠及世世代代的老百姓。”
赵祯很赞同她的话,便点头道:“大娘娘说的极是!”
耶律隆绪派遣宣徽南院使朔方节度使萧从顺、枢密直学士给事中韩绍芳来贺长宁节,刘娥在崇政殿接见他们,依旧坐在垂帘之后,并在崇政殿设置酒席,为他们接风洗尘。
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薛奎做馆伴,萧从顺奉了耶律隆绪的使命,想要面见刘娥,便对薛奎说道:“宋朝的使臣到契丹皆能面见太后,而契丹的使臣来宋朝,却独不得见。”
薛奎说道:“皇太后垂帘听政,虽本朝群臣亦未尝得见。”
萧从顺听后讶然不已,只好在薛奎的陪伴下回到都亭驿。
前两个长宁节都是在便殿过的,但是今年的长宁节不同了,就算刘娥不计较,郭元凤与张柔嘉也觉得不像话,纷纷在赵祯耳边吹枕边风。
郭元凤说道:“皇上,大娘娘贵为皇帝的母亲,又是垂帘听政的皇太后,长宁节怎么能在便殿过呢?这也太不尊重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