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之中,修仪是对你最好的人了,你却在背后这样诋毁她,难道良心被狗吃了么?”
“哎呀,你误会了吧?我并没有诋毁修仪呀!我只是从心底里感激你们呢!……不说了,我现在初为人母,可是忙得很,你好好养身子吧!我走了。”
杨连城冲着李玉娇媚一笑,却在心里暗自讥讽道:李玉啊李玉,你可真不是一般的愚蠢,被人卖了,还帮着人家数钱呢!
这样傻的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人那样痴心的爱她?
杨连城的心里各种羡慕嫉妒恨,原本想一心一意对待赵恒,发现赵恒的心里只有刘娥,根本就没有别的女人一席之地,她便移情别恋赵元俨,不与刘娥争**,这才获得了刘娥的赏识,对她比对别的嫔妃好。
赵元俨在母亲的威逼下与张嫣成了亲,但却还是对李玉念念不忘,一颗心始终被李玉牢牢的占据着,让杨连城更是气的银牙暗咬,愤恨不已。
—————————————————————————————————————
赵恒已经下诏将昭应宫改为玉清昭应宫,又下诏发给两浙路赴京木筏职员和军士钱,百姓们在他的治理下安居乐业,都对他心怀感激,于是,温州、台州等州的百姓纷纷献上木材,助他修建玉清昭应宫。
赵恒知道以后,便下诏所有进献者,全部按照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百姓们更是高兴,前来进献者不禁越来越多。
由于连年丰收,百姓竟然开始不爱惜粮食,饮食之余,多有弃掷,赵恒出宫,在街上看到被扔的雪白的馒头,很是心疼,下诏令开封府严禁浪费粮食。
河中府一千二百九十人联名请求赵恒去汾阴祭地。祭地与祭天相对应,历代帝王即位,均要祭祀社稷,“社”就是土地之神,即后土地母。从商代开始,祭祀的对象除了“社”之外,又加上“稷”,“稷”就是谷神,即周代的始祖后稷,“社稷”合称就是江山,就是国家,可见祭祀土地神和谷神是多么的重要。
赵恒在泰山封禅的时候祭了天,也已经在社首山祭了地,可是祭地最正宗的地方却是汾阴的后土祠。
传说轩辕黄帝平定天下,在汾阴扫地设坛,祭祀后土地母。尧、舜之时,夏、商、周三代,都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到了汉代时就形成了制度,每三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大祀。
赵恒下诏不去,宁王赵元等人复请,赵恒依旧不想去,对他道:“此乃大事,不可轻举妄动。”
他回到崇徽殿,对刘娥道:“知雄州李允则上书说,契丹界连年受灾,歉收阙食,百姓多来大宋近边买粮食。”
刘娥道:“契丹小国,不比我们大国强盛,陛下何不开放常平仓,赈济他们?”
“正合我意。”赵恒微微一笑,立刻下诏让李允则从本州的常平仓中出两万石粮食,贱卖给契丹百姓,帮他们度过难关。
七月二十四日,是赵受益的百日,赵恒见到儿子长得白白胖胖,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这一日,文武百官、将校、耆艾、道释各界人士共三万多人又第三次上表,请求赵恒前去汾阴祭地,赵恒果断不允,对赵安仁道:“刚在泰山封完禅,遽行此礼,路途遥远,朕不想劳费。”
赵安仁道:“陛下为民祈福,不惮栉沐,圣心始定,已达于神明。然而,祭天而不祭地,恐失之对偶。”
“如果这样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岁获丰稔,朕固无所惮。”赵恒于是决定明年春天,大地复苏的时候亲自去汾阴祭祀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