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诀窍。”多劳觑着眼,脸上表情不活,机器人似地回答她。
三只脑袋都趋前一尺,孙记者如有至宝可获:“既然李多劳同学寻到了一条捷径就将这一成果公诸于世,进而推广,对于千万莘莘学子,有着莫大的帮助,可以说是功德无量。”孙记者陡涨三倍精神。
“机器人”一无表情,二不作声,三没吭气,似乎已经断了电源。
良久,孙记者像一个求宝若渴的商人仔细地分析着多劳的脸,心想难道他这条经验还准备卖钱的吗,要钱的,你也得开个价,我们好去上级反映。多劳像个菩萨,三个趋前的脑袋一动不动的对准他,屋子里的一切冻往了,像是用钉子钉在墙上的一幅画。
孙记者憋不住了,脖子也发起痛来,对眼前这位呆若木鸡的神仙催促或者说是问价了:“请问李多劳同学,有不有诀窍,有点诀窍还是大有秘诀,如果有的话……”
因为孙记者的嘴巴到最后只距多劳的眼睛不到一尺远了,多劳的意识里这里好像有个话题需要他回答,孙记者的话似向他输进了一些什么数据,随即从他口里吐出了几个字:“没有诀窍。”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掉在一块蹲有三只乌龟的石板上,三只乌龟伸出来的头一下缩了回去,三位记者都惊了一下,同时恢复原来的姿势,纳闷起来。
“李多劳同学你是准最著名大学学生了,我也是武大毕业,都是大学,也算是你的学姐,我们今天来采访你,有部分意思是想向你请教,可是……可是你有点保守,我想你会乐于向别人作出贡献。”
多劳仿佛眼前有个什“武大毕业”的来了,他们要和我比比拳头吗,小意思,他们几个一齐上我都懒得动。
“哥,茶叶呢?”门里伸出柳枝的头。
“昨天的那包里还有吗?”多劳似乎从另外一个世界回到了这个世界,是复归来的还是穿越来的。
“昨天的没有了?”
“那就没有了。”
记者们清楚了,原来李多劳只不过人在这里,心可能还在外国。
茶具仍旧是一只菜碗,两只饭碗,柳枝都把它们端了出来。这也端出了多劳家目前所使用的一切餐具。这三只碗的家庭出身是当地的土窑里面出来的,窑匠就地取材将黏泥用牛踩熟,在木转盘上用手工捏造,经柴火烧煅而成,原汗原味,粗糙得可见米大一粒的沙子嵌在里面,这些沙子是碗的一部分,撬了它这碗就会大大的漏水的干活。
孙记者坐在最上端,挨着桌子,柳枝第一碗就递给她,放在桌子上,说了声请茶,附加不好意思的笑。孙记者说着谢谢。
第二碗递给了男青年,因为他坐在屋子的中间位置,他的屁股底下是一条长凳,柳枝就将茶碗放在凳的空余的一端,同样一声请茶,男青年同样一声谢谢。
第三碗端出来时柳枝灵活的眼睛瞟了瞟,这中年女记者的位置挨近大门了,她所坐的是一条短凳,周边空无一物。于是就直接递向她手上去,中年女记者马上半起身接了那只大菜碗,环顾左右,就把菜碗轻轻地搁在地上。地板是不折不扣的泥地,就可以说把它轻轻的放在泥上,全面而准确地说是轻轻的放在被无数的的鞋底和光脚板踩得发出像上了釉一样的泥地上。
没有什么洗洁精之类,尽管柳枝已将碗用开水泡过,躲在碗边的沙洞里的残余油星像土匪一样难以消灭,也像多劳的难以把河里的鱼捉尽,柳枝端出来是三碗白开水,水面上免不了都浮有一些油星,一些轻薄得像雾气般的油星浮在水面,就像洁净的天空里浮着几丝白云,倒是有一种悠然之美
“李多劳同学,刚才你可能是去幢景这所大学的美好去了,你能砍柴、学习、捕蛇捉鱼三不误,这于我等是不能想象的,请介绍你的经验,说说你的成功之道。”孙记者是敬业的记者。
“都是逼出来的,靠逼!”
“请问李多劳同学,除了刚才你说的之外,还有其它的什么秘诀?”
“靠逼,自己再逼自己。”
孙记者开始在日记本上急急忙忙写了这自她这次采访记录的第一页的第一行。其余两位记忙不迭地记录起来,欣喜的神情挂上了脸,用最快的速度记下,末了,三双眼睛一齐望着多劳的嘴巴,像炼钢炉的操作工捅开了出炉口,期望着钢花四溅的铁流汹涌而出。可是今天的这口“高炉”似乎出了故障,只喷出那么一点点就堵住了。良久,三个记者都已知道,这一“炉”只能慢慢出,“产量”多少实在难测。
孙记者一半满足一半失望,她望着冒着热气的开水碗,皱了一下眉头,并不端起碗来,头伸过去,将嘴巴抿得尖尖,像蚊子去叮血一样揍到碗边,太热了,缩回来,然后松开嘴巴对着碗里吹了几口气,热气们被赶得从横的方向四散逃窜。然后又将嘴巴抿成一根管子,管的内径只能插进去一口绣花针,在碗边一丝一丝地抽起水来。如果让小说里的那些侦探专家见到,马上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位小姐家庭出身高于社会的一般水平,她之所以皱了几次眉头,是因为她望见了水面上浮了一丁点几油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