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钱?”庞统本无意购买考题,但若考题是真的,这事情就严重了,所以他改了主意。
道士看到生意上门,笑道:“一百贯。”
一百贯,足够五口之家安房置地。道士看庞统模样,急忙道:“这位举子,你别嫌贵,待得金榜题名,一百贯算得了什么?”
庞统就对魏延道:“兄长?”
魏延虽然当了很长时间马贼,但豪杰之气不减,立刻从怀里摸出来一袋金银。
道士收了后,拂尘一挥,大声道:“此间嘈杂,切去僻静之处……。”
于是,在雅间里,庞统得到了一个红色的信封。道士微微一礼,转身而去。
魏延笑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贤弟也该有个准备。”
谁知庞统并没有打开来看,交给了魏延,道:“兄长切替小弟收起来,此封严密,不曾打开,替小弟做个见证。那一百贯……。”
魏延示意莫要提什么一百贯,他便明白了庞统的用意,收起考题,郑重道:“贤弟铮铮铁骨,一身正气,为兄早看出贤弟不凡。这次会错了意,恕罪恕罪。”
转眼就到了八月一日的大比之日。
大清早,邺都城就热闹了起来。
数千文武举子,早早就来到了贡院外等候。
而在贡院内,孔融主持了祭拜孔子的仪式。
“诸位,准备行大礼。”
孔融在前,荀彧、贾诩、徐庶、荀攸、田丰、沮授以及一众监考官员在后,面对庙内的孔子画像,三叩九拜。
孔融老激动了,科举考试即将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儒家的时代,儒家的盛会。
跪拜后,孔融亲自为老祖宗孔子上香,转身对同僚们拱手行礼,道:“此次开科取士,为国家社稷选真正贤才。吾等秉公起誓,当不徇私情,不受请托,不受贿赂,有负此意,人神共诛。”
“有负此意,人神共诛!”诸人一起起誓,荀彧他们心中明白,前朝取仕,皆是推荐,其中徇私受贿着众多,推举的官员鱼龙混杂。而秦峰设立开科取士,以题考之,取贤纳士,实乃国家兴旺,民族兴盛的基本所在。
当秦峰提出这个制度的时候,无不震惊。实乃孔圣人教育天下后,最重要的一项举措。
这次开科取仕,事关重大,实则是为秦纳贤,可说关系到秦室统一天下的进程。就算没有这般隆重的仪式,荀彧他们也会兢兢业业。
“开~龙~门~。”
随着洪亮的呼声,开科取士,一个全新的时代,拉来了序幕。
各地上京赶考的举子,依照天地玄武、宇宙宏光等编号,依次入场,有序的进入号舍。
号舍,专门是为举子考试食宿之所,号舍左右两壁砖墙在离地一二尺之间,砌出上、下两道砖托,以便在上面放置上、下层木板。
号舍充分体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因为考生不论高低贵贱,不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可参加科举,科考不仅是考核成绩,也是考核考生的人品。考生除了一生衣物,禁止带任何其他东西入场。
号舍里有考篮,是考生进考场时带进来的,里面装了一些干粮和考试用具如笔、墨、纸、砚等,但考生带的干粮必须切开,以防考生作弊。
当所有举子进入号舍后,一阵密集的锁门之声,接来下,万物宁静了,只剩下奋笔疾书的声音。儒家的气息,在天地间汇聚,就算是荀彧、贾诩这些已经成名的名士,身在其中也得到了一次洗涤。
这是天下文武贤者的盛会,腐朽的、羁绊华夏前进的士族推举制度因此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许久未动的华夏力量之轮,又开始滚滚转动。
“是人民在推动,是人民中的贤者在推动,我根本不算什么。”秦峰总是这样说道。
然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一个人,用他坚固如山的信念,对华夏的热忱,对人民的敬爱,打破了千年的壁垒,开创了新的时代。
一天后,考试结束,考生们略显疲惫,纷纷离场。
庞统也返回了客栈,他就看到了魏延。
魏延出来的早多了,关心问道:“贤弟,考的怎么样?”
庞统胸有成竹,“就算不是一甲,二甲绝对没有问题。”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名,文章做出来,欣赏角度不同,个人观念不同,不好分出谁高谁低。但武力比拼就简单了,谁被打趴下了肯定就输了,没有任何个人观念和欣赏角度可以夹杂在里面。
魏延钦佩道:“一甲只有三人,状元、榜眼、探花,赐为进士及第。我相信,兄弟的能力,少说一个二甲的进士出身。”
庞统就问:“兄的武举如何?”
魏延哈哈一笑,道:“还算顺利,为兄不才,但也饱读兵书,通过文考不成问题。三日后就是实战考核,看为兄胯下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