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八品、七品宝箱的金光,对于金光的好处越来越好奇了,而且拥有了青铜钵、象牙笔筒两个老物件,成就感顿生。
虽然负债二万,却体会到了捡漏的乐趣,对于收藏愈加感兴趣,捡漏是机遇加上眼力劲技术活,往往刚入行的都要交上不菲的学费,更何况是在当下高仿层出的时代,眼力更为重要了。
只能说沈文信得运气不错,碰到了两次捡漏的机会,可是到底这两个物件是新是旧?宝箱的品级代表的是价值多少?很多事物连沈文信都无法一一理解清楚,还要一点一点的探究啊。
不过只是一个进价四五千的土豪金,易小军还不在乎,他只是让沈文信明白,光靠捡漏发财是不实际的,吃亏是福,他在刚入社会的时候,很明白这个道理。
“蚊子,你别竹篮打水一场空啊!”看到那个裴朋许走后,易小军语重心长地说道。
对于这一点,沈文信还是极为理解的,毕竟大家都是同龄人,这么好的事情,这么会接二连三的发现,并且言之凿凿是老物呢?
外行人也知道,一个二十五岁,刚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学识再丰富也不会这么轻易鉴别出古董的新老,这有点不切实际。
“我有分寸。”沈文信把玩着笔筒一会儿,电话突然响了,看了来电显示,原来是父亲大人,刚接通,电话那头就传来熟悉的声音。
“文信,大厅的青铜钵是你的?”
“是啊,怎么了?”
“哦,刚才一个学生家长来拜访,看到了这个青铜钵,有意购买,想要跟你谈谈,现在有时间?”
“好,爸,您叫他到市中心步行街金鱼巷的‘发烧友潮品数码店’找我。”
“知道了。”
来沈中兴家中拜访的学生家长叫做丁立名,主要的目的是送礼,毕竟自己的儿子高三,准备高考了,为了让老师能够重点照顾下,送礼是正常的,当然沈中兴是不吃这一套的,所以断然拒绝了,这是有关师德的问题。
当然重礼不会收,小礼还是会要的,这是人家的一片心意嘛,而且为了让家长放心,沈中兴也不会拒绝价值适中或者土特产之类的礼品,在国内,还是比较流行送礼的,要适应国情嘛。
在闲聊之际,收藏爱好者,龙城收藏协会主席的丁立名,一眼就看中了大厅摆设的青铜钵,上手之后,更加确认是一件老物,询问来历,却得知并不是沈中兴的。勾起了沈中兴的记忆,他回想了那天晚上的情景,想到了好像是儿子沈文信的,所以提到了他,当得知沈文信曾经在文管所工作,倒是可能有这个眼力,便也不怀疑了,开始提及是否能够转让之类的。
得到了沈文信的具体位置之后,便匆匆离去了,当然青铜钵还在沈中兴的家中。
数码店内,得知了有买主自动送上门来,沈文信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宝箱的品相的确能够证明古董是新或者旧,并且有一定的价格参考幅度。
七品的宝箱到底值多少钱啊?想着一叠叠的老人头近在眼前,沈文信如同小孩子一样,炫耀似地对易小军说道:“和尚,你不是质疑我的鉴宝能力吗?现在告诉你有人看中哪个青铜钵了。”
“不会吧?这么快就有卖主了?”易小军也吓了一跳,这比他卖出一个手机都要快速啊!购进、出售一天不到,这是什么概念?但是增值的幅度会有多少?这让易小军也抱着极大的好奇了。
“等下你就知道咯。”
丁立名开着一辆进口的宝马x6,花了半个多钟头的时间来到了市中心的步行街,找了一个停车位后,步行进了金鱼巷,一路往里深入,找到了所谓的潮品店。
一名四十多岁,衣着中山装,文质彬彬,儒学之气浓郁的中年人,穿着一双布鞋走了进来,可以判断,这个人很喜欢传统的文化。
丁立名不仅是龙城收藏爱好者协会的主席,而且本身的事业也颇有建树,开了一家古玩店,位于东城古玩一条街,还有几个餐饮的投资项目。
早年间他也打眼了不少,缴纳了几百万的学费以上,痛定思痛,好好学习和琢磨,也因为这方面的人脉较多,藏友之间的交流频繁,使得丁立名的眼界开阔了不少,在龙城的藏友之中,是一个有着真才实学的收藏爱好者。
第一眼看到青铜钵就立刻有了警觉,随后把玩了许久,才确定了老物,并且有一个大概的脉络。这个钵之所以会蒙尘,主要还是先前有许多泥垢和油渍,还有持有人的身份关系,使得这个钵极为不起眼。
如果不是沈文信无意中触碰了这个钵,看到了七品宝箱的话,也许还会一直无法让世人鉴赏吧。
其实历史上有许多国宝级别的青铜器,都是因为形形色色的原因,不被重视,比如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班簋,因为历史原因,差点进了熔炉,诸如此类的国宝级别的文物,都有一系列坎坷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