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用北周年号。后来宋太祖夺位,改元建隆,南唐也要用建隆的年号。史书上称为什么称李煜为后主,这是因为按照皇统来说他从没有登基为帝,从他老子开始,就是北周的臣子了。后来他又向北宋称臣,自然还是没权利称帝。”
“其实这墨已经有了僭越了,他不但用了金色盘龙还用上了御墨字样。这本来就是犯忌讳的事情。而且你们看这块墨上没有漆衣断纹从外表看坚如玉,纹如犀,色如漆倒是符合在乾隆年间封其为天下一品的时候对它的描述的。”萧遥有些情绪激动地说道。
“李墨?是说李煜用的墨吗?真的这么稀有吗?”楚妤在一旁提出了一个疑问。
“不是,这种墨叫李廷珪墨。”萧遥笑着说道。
“我国制墨用墨的历史很悠久,估计有四五千年了。最早的墨就是天然石墨,那种墨书写不便易脱色。最早的人工制墨应该是在西周。但真正的制墨史则始于汉代。到唐时制墨技术已经非常完善。在唐朝的时候,有个人叫奚鼐,是当时的制墨名家。他制作的易水墨,天下闻名。”
“后来到了唐末,由于战乱奚家举家迁至歙州。他家出了个名叫奚廷珪,发明了一种新墨。这种墨胶不变质、墨不变形,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工艺上堪称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当时歙州属于南唐,而这种墨也进贡到了南唐宫廷,得到了后主李煜的赞赏,下旨赐奚家国姓。于是这奚廷珪就改姓了李,叫李廷珪了,他的墨,从此被称为李廷珪墨,也叫李墨。后来歙州更名徽州。这李廷珪,就被后世誉为徽墨的始祖。”
“这个我知道,据说李墨坚硬如石,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甚至于可以当刀来使,削木裁纸。”蒋俊想到了他看过的一篇文章就提到过着李墨。
“是啊!据传说李廷珪制墨,用料考究,要松烟、珍珠、玉屑、龙脑,配以生漆、鹿角胶、犀角、麝香等,捣上十万次后,方才成型。史载,南唐名臣徐铉,幼年时,得了一块李墨后与其弟一同读书使用,每天研墨写五千字,整整用了十年之久。如果这块真是李墨的确是可以用来削木裁纸的”
萧遥的话让楚妤有些纳闷,随后问道:“你是说这块墨,你也无法确认是真的还是假的?”
“实话说真的很难说啊!真正的李廷珪墨,存世只有台北故宫有唯一的一块,由此可知这东西有多么珍贵了。当时奚家迁到歙州,那里漫山遍野的黄山老松,是制墨上好的材料。可是上千年的砍伐下来还有多少能留存下来。”
“李廷珪之后,又历百年,黄山老松几乎已经绝迹。材料的缺失必然导致制墨的工艺的改变。而且李氏子孙,无人继承祖业。从此,李墨失传,越用越少,所以才会那么珍贵。早在北宋年间,就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说法。可见李廷珪墨的稀罕珍贵。”萧遥正是因为这个而纠结疑惑。
这东西全世界仅存一块,可现在又冒出一块,萧遥就怀疑,会不会是某个制墨名家仿造的李廷珪墨。名家仿古造假,那也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后仿的反而比真的还值钱。张大千仿石涛的画就是如此。
“这个东西我得带回去让我老师看看,反正我现在是没办法断定的。”萧遥摇了摇头,也许岑仲良也不一定能可以确认,恒老也许可以,他随后又对蒋俊说道,“小俊,今天的事可要多谢你了。这箱子古墨就给你吧,我有这一块也就够了!”
“这……这可不行!我爸知道这箱子墨是二十万买的,如果我拿了他得打断我的腿。”蒋俊极力地推辞道。
“是啊!萧遥,这一箱子古墨你都送给小俊的确不合适。”楚妤心想,这个虽然涉及不到贿赂的问题,但是日后如果有人追着这个不放,对蒋正源来说就是个问题。
萧遥细细想了想之后说道:“这样吧,这箱子里的古墨,我按照年代和品种挑一套,每样一件。就给小俊收藏了,这些墨单件都不算什么精品,价值也没那么高,不过成套的话就比较可贵了。”
蒋俊听到萧遥这么说,想了想也就答应了,这一箱子墨今天可是在他心里勾引了他好久,如今能得一套也算了了个心愿的。
萧遥等蒋俊走了之后,神秘地对楚妤说道:“其实今天除了这李墨之外,还得了一件宝贝呢?”
“你是说那副画?”楚妤假装生气地说道,“你不是说那是一幅古画吗?那当然算宝贝咯!”
“这可不是普通的古画!”萧遥对她眨了眨眼睛,“你猜猜这幅画是谁画的?”
“谁画的?历史上这么多画家我又怎么能猜到!快说!不说的话我也不想听了!”楚妤生气地捶了他一拳。
“画圣吴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