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管理离不开官吏队伍,一个国家的发展可能是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多方面的结果,但是国家的发展最后还是要依靠一个吏治清明的官吏队伍。可以想想一下,一个官吏腐败的国家,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技怎么能发展的起来,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领头的动力都坏了,还能指望其他的事情能正常发展吗?
就算出现了短暂的繁荣,那也是昙花一现不可能长久的,所以辽东半岛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一个政治清明的官吏队伍。
李烨从来没有指望过,能依靠自己的一个人意志,就能把辽东半岛建设的繁荣富强,就算李烨有能力做到一时,可是一世呢?自己的子孙呢?这显然就是一个悖论,所以李烨在发展辽东半岛经济的时候,有一只眼睛死死的盯在官吏的队伍上。
在封建王朝中,官员的腐败不是什么大问题,就好像乾隆难道不知道和珅贪污受贿吗?当然知道,但是因为和珅可以逢迎上意取悦乾隆,并且和珅根本就不会谋反,所以和珅贪污受贿再多,在乾隆看来都是小事一桩。
其实这种事情在每一个封建王朝中都大量的存在,究其原因还是皇权之上造成的,儒家一直提倡的武将不惜死、文管不好财的盛世社会,从根本上就不可能出现。
没有一个吏治清明的制度社会,就无法阻止官吏贪财行贿的事情,也谈不上社会的发展,更加走不出王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宿命。
李烨并不是一个政治家,也不是一个思想家,只是有了千年的经验,不想再营造一个相同的王朝,然后等上几十年、几百年义无反顾的走向没落的深渊。也许李烨建立不了一个这样的社会,但是毕竟李烨实践过、努力过,给后人留下一个可以参考的样板,这也足够让李烨心满意足了。
说完官吏的事情,敬翔拿出一本奏章放在李烨的面前道:“郡王殿下,这些整理好兵役条例,已经跟幕僚商议过了,只要郡王殿下觉得没有问题就可以下发实行了”。
随着辽东半岛的战事组建的增多,有些官吏提出恢复南北朝以来的府兵制,废除辽东半岛一直实行的募兵制,理由很简单,大量的军事开支让辽东半岛的经济很难支持。
就辽东半岛现在拥有的八万五千名士兵来看,每名士兵每月可以领到一缗的薪金,这还不包括他们退伍费、武器费、生活费等等,一月薪金就要支付这些士兵八万五千缗,而辽东半岛去年一年的税收才三十六万缗,要是按照李烨的军事预算百分之十五拨款的话,也只有五万四千缗,还不够辽东半岛全部的士兵一个月的薪金,这样高昂的军费开支的确让官吏们有些受不了。
可是现在辽东半岛拥有的兵力并不算多,渤海国军队三十五万,契丹也有四十万军队,就连新罗国这样的小国都有五十万军队(这里面主要是州县的私兵),当然这些军队的素质跟李烨的辽东半岛军没有办法相比,可是辽东半岛军队在数量上的确吃很大的亏。
按照敬翔和速拉丁的规划,辽东半岛军队要想对抗渤海国和契丹,至少需要十万以上的军队才行,否则只能是被动挨打。
辽东半岛军队在精不在多,装备和训练上的优势弥补了数量上的不足,但是质量再精,也不可能完全抵消数量上的劣势,所以军队上的呼声是要增加辽东半岛军队的数量,只有这样才能在辽东半岛站稳脚跟。
要是按照十万军队规模进行扩建的话,辽东半岛的经济真的要被军队拖垮了,可是就是现在这样也没用办法长期的维持下去。军费巨大的缺口,都是有华夏银行来勉强维持的,长期以往也会拖垮华夏银行的经营,所以现在必须要找出一个办法来解决军费的问题。
所以有些官吏就提出来恢复府兵制,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这种办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约军费开支。
唐代府兵制在太宗和高宗统治前期曾经有效地实行,但自高宗后期以至武后时就逐渐被破坏,到玄宗统治时终于被废除。破坏的原因:战事频繁、防御线延长、兵役繁重。原来防戍有一定的番休期限,后来常被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