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草原民族作战和海上作战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海上作战讲究抢占上风处,这样自己的舰队就会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对于自己的进攻还是撤退都有好处。
草原民族作战讲究的是机动性和突然性,他们一般不会跟敌人拼命,草原民族更加奉行实用主义思想,没有利益的事情绝对不会做,就像契丹军不想攻打大连城一样,这样帮别人做嫁衣的事情,契丹军绝对不会傻乎乎的答应。
而且草原民族讲究利益最大化和利己主义,草原上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他们与生俱来就知道趋利避害,只要嗅到丝毫的危险,他们就会马上的离开,躲得越远越好根本没有一丝的留念。
李伯峰不是不想离开泊汋城,而是担心自己中了埋伏,这些天李伯峰一直在仔细的观察周围的动静,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李伯峰立马就会率军撤退。
速拉丁十分小心,故步迷阵虚实相间真真假假,让李伯峰不至于察觉到危险的存在,否则李伯峰可能会一直龟缩在泊汋城下,等待危险过去。
速拉丁做到了,李伯峰的注意力被完全的吸引到这支骚扰的骑兵身上,并没有发现周围有任何危险,才派兵追击辽东半岛骑兵。
卓武带领着五千骑兵追击辽东半岛骑兵,辽东半岛骑兵还是跟往常一样,一接触便开始撤退,一边撤退一边向后放箭射杀追兵。这种无赖的打法还没有在草原上流行开来,一直到成吉思汗在草原上崛起,这种战术才真正的被利用到极致,尤其是在对付欧洲人的重装骑兵时,这种战术简直就是欧洲重装骑兵的噩梦。
这种战术要求骑兵的骑射双绝,同时也要求战马的耐力超群,因为辽东半岛骑兵都装配了马蹄铁,战马耐力上要比契丹骑兵高出不少,可是因为骑射还不是非常精湛,所以现在这种战术的效果还没有办法完全体现出来,就是这样也让契丹骑兵抓狂了。
契丹骑兵感觉辽东半岛骑兵就是一群无赖,跑就跑吧,可是这些辽东半岛的骑兵总是相隔一箭之地,不停的向后射箭。骑兵大多数都是使用软弓,弓箭的射程一般在四五十步左右(大约六七十米之间),这样的距离对于追赶的契丹骑兵相当的不利,契丹骑兵是迎风射箭,而辽东半岛骑兵则是顺风射箭,两项比较射程相差了二成以后,辽东半岛的箭矢刚好可以射到契丹骑兵身上,而契丹骑兵的箭矢总是轻飘飘的落到辽东半岛骑兵的背后,这就让人气急败坏了。
契丹骑兵想追上辽东半岛骑兵,可是却偏偏差了一箭之地,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就是拿辽东半岛骑兵一点办法都没有。
一个追、一个跑,双方的箭矢在空中飞来飞去,契丹骑兵落马的人数越来越多,卓武早就忘记了李伯峰的嘱咐,也带兵从后面杀了过来,准备将这群讨厌的辽东半岛骑兵掐死。卓武越是着急越是追赶不上这支辽东半岛骑兵,双方你追我跑,不一会便追赶到了安民镇山口。
安民镇离泊汋城并不远,也只有十几里的距离,这对于骑兵来说只是一眨眼的时间,卓武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毕竟这里离自己的大营很近,根本不用担心自己遭到什么埋伏。
卓武有这样的想法自然也有原因的,古代战场上要设置埋伏,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远离敌军的大营,不然的话敌人刚进入圈套,敌人的援军就到了,这还算是圈套吗?
可是速拉丁却没有选择的余地,过了安民镇就是一马平川根本没有设伏的地点,只能选择在安民镇设伏,这也是速拉丁的无奈。
卓武带着五千骑兵一头扎进安民镇山沟之中,尾随着辽东半岛骑兵掉进了速拉丁的陷阱,卓武并不傻,看见自己冲进了山沟便放慢了战马的速度,派出一支骑兵向两侧的山坡侦查。可是回来的骑兵并没有发现任何的异样,这下卓武放心的追击辽东半岛骑兵,可是当卓武前锋刚出了山口,便看见拦在道路中间的栅栏不由得大叫:“中计了……,快撤……”。
可是这时已经来不及了,卓武想撤必须要调转马头,从来时的山沟中返回,而这时的山沟中已经全是契丹骑兵,前军往后退,后军还没有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已经在驻足观望。
就在这时候,两侧的伏兵四处,从山头上冲了下来将留在山沟中的契丹骑兵截成了数段,那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