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民生产粮食、农副产物、山林产品和家庭手工业品,这些产品除满足庄民本身需要外,还供应住在奈良、京都的庄园领主。这表明,庄园经济是一种农业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自给自足经济,整个庄园便是一个同外界很少联系的经济整体。
在古老城市奈良、京都和一些庄园附近的手工业作坊,拥有掌握特殊技能的工匠:织匠、木匠、泥瓦匠、刀匠、炉匠、漆器匠、金银器匠、佛像铸造匠等等。这些工匠或按订货生产,或从事寺社和官衙的建造、修理工作。商业也有发展。在奈良和京都,从市集商业已发展到店铺商业,出现称作“市人”、“市女”的独立商人。
在公地公民制破坏的同时,天皇政治(律令政治)也危机四伏,其标志之一就是藤原氏摄关政治的出现。早在奈良末期僧侣政权垮台后,贵族势力复又膨胀,以大化改新功臣自居的藤原家的势力恢复显著,尤以其四家中之北家一直扶摇直上,至九世纪下半期,竟达到建立摄关政治,独揽朝政的地步。
作为最大的权门贵族,藤原氏一直受到天皇政府的优厚赏赐,以接受“职分田”、“位田”、“职封”、“位封”和临时赏赐的名义,获得大量土地、劳力和财富,远胜他人。这是藤原氏政治发家的经济基础,但能攫取最高权力,主要是靠不断玩弄权术打击他氏,以及同皇室联姻取得外戚身份的手段。
藤原良房之后,其养子藤原基经(公元836年—公元891年)任摄政,并于公元八八七年被刚即位的宇多天皇赋予总揽国政全权。诏书说:“其万机巨细,己统百官,皆先关白太政大臣,然后奏下”。“关白”一词出自《汉书》,系“禀报”之意,在倭国不久便变为官职之名。
以藤原氏为代表的官僚贵族集团的统治已完全失去进步性,政治上腐朽,生活上堕落。他们追求的是富丽堂皇的宫殿、神社和当作别墅用的佛寺、盛大的节日仪式、游宴、装潢贵族老爷身份的文学和音乐,对于满足这种奢侈生活来说,来自国家的庞大收入犹感不够,于是便大搞卖官政治。对于能够出钱承包工程的人,按其出钱多少卖给国司及其以下相应的官职。
国司一职最有贪污发财的机会,许多官僚贵族纷纷通过贿赂藤原氏弄到兼任国司之职,身在京都,派代宫赴任,称为“遥任”。国司毫不顾及生产,在国衙领内放任代官搜刮人民,因此有“受领”绰号。当时流行着“受领跌个跟斗也要抓把土”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国司的贪婪。
平谨严身为摄津的国守,是摄津最大的土地领主,同时也是摄津最大的商人,平谨严每年名义上要向天皇和法皇(太上皇)供奉财物,这里面当然也少不了掌握倭国大权的关白。
平谨严允许所有的商船停靠福原筑港,所有货物必须留在福原筑港或者商船上,商人可以离开福原筑港,在摄津范围内自由的活动,但不得离开摄津,这有点像清代广州对于外商的限制,这些都是平谨严权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平谨严不需要请示关白藤原基经就可以自己决定。
这么一大批货物想一下子出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这个时代的倭国市场容量还很小,底层的百姓过着与大唐百姓差不多的小农生活,自耕自足很少有多余的钱粮进行交换。商船带来的大部分货物都属于奢侈品,或者只有上层社会才能使用,不可能会面向倭国的普通百姓,其中价值最低货物要属于吕泰新携带的棉布,数量虽然庞大,但是漂洋过海后价格也翻了好几倍,一些最普通的江南蒲草制品,在倭国都是名贵物品,更不用说那些精美的丝绸、漆器、玉器和陶瓷了。
李延寿召集了一些主要的商人在官驿中商量出货的事情,吕泰新虽然不参与贸易,但是吕泰新身份特殊,又携带了大量的货物,所以也被邀请一起商讨事情。
有些商贾还是第一次到倭国,什么货物在倭国好卖,需要从倭国购买什么货物返回江南,这些商贾并没有多少经验,所以大部分事情都以李延寿的意见为主,就算是叶婉也插不上嘴。这次所有的货物都有李延寿统一进行交易,其他的商人这次来倭国主要是来学习和考察的,准备以后再建立与倭国长期的经济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