矣的窦福和心中反而更多的是怜悯,半百的两鬓、深凹的眼眶、哆嗦的手指、弯曲的脊背,看不清窦福和在想些什么,李烨和窦福和的目光相视一瞥,意味深长的道:“原来是相国,久仰久仰”。
李烨现在实在是懒得跟窦福和闲扯,转过头看着宝座上的大玄锡,接着道:“本王也清楚现在渤海国的财政困难,想当初本王组建新军的时候,手中也拿不出什么钱,不过这些胡商并不是只认铜钱,金银玉器胡商也收,要是这些也没有的话,毛皮、山货、药材、珍珠等等,只要是能变卖成钱的商品,胡商都不介意。如果有人感觉这样很麻烦,本王愿意在中间牵线搭桥,从中原的钱庄中暂时借贷一部分资金,在渤海国境内收购商品,再用赚来的钱去购买胡商手中的武器,不知皇上感觉臣的意见是否合适”。
大玄锡没有想到李烨在朝堂做起了买卖,这种肆无忌惮的行为让朝廷的官员实在有些看不下去,虽然这些官员身后都有商贾的影子,但是这些官员好歹披着儒家道德的外衣,没有露出赤裸裸的商贾唯利是图的嘴脸。
李烨好像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一个劲的鼓吹武器的性能,表面上是在帮渤海国筹钱购买武器,实际上是想掏空渤海国的财政,让渤海国陷入无钱可用的地步。李烨一下子给大玄锡挖了两个坑,第一个坑是让渤海国收缴各地的毛皮、山货、药材、珍珠等,用来换取胡商的武器,表面上看这个办法不错,但是操作起来其中就大有文章可做。不要以为官府收购毛皮、山货、药材、珍珠会给渤海国百姓带来什么实惠,那些官员会利用这次机会压低商品的价格,然后再高价卖给胡商,从中赚取差价,官员得利百姓遭殃,李烨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第二个坑是破坏渤海国的经融稳定,一旦渤海国要购买大量的武器,必然会在渤海国各个势力之间掀起武器装配的竞争,渤海国现在并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大部落之间的联盟组成了渤海国的政体,渤海国皇帝更像大部落的代言人和平衡人,一旦窦家武装起一支新军,其他的部落必然会砸锅卖铁的跟进,部落之间的微妙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引发渤海国的经济、政治动荡,才是最致命的结果。
大玄锡在扶持窦家的时候,已经在无形中打破了渤海国部落之间的微妙平衡,一旦窦家在这次武器交易中大获其利,更加增加了其他部落的忌惮,其结果不是拼命购买武器自保,就是绑到李烨这颗新兴势力的大树上,李烨在渤海国的影响,也会随着渤海国的动荡逐步的渗透进渤海国内部。
从窦福和想得到李烨武器的时候,事态其实已经开始向不可预期的方向发展了,只是朝堂上的官员还没有意识到这点,大多数都在鄙视李烨赤裸裸推销武器的商贾行为,完全没有看见背后隐藏的巨大危机。
大玄锡根本没有搞明白李烨这两种办法有什么用处,转了一圈武器还是没有着落,等到渤海国准备好商品和金银,武器还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手。要是换一个国家,比如是新罗国,李烨可能会提出更加直接的计划,用李烨的钱直接购买武器送给新罗国,新罗国可能不需要提供什么商品,只要开放市场,允许李烨在新罗国开采矿石和原材料,这些就足够李烨赚回所有的利润。
可是这样的办法,却不可能用在渤海国身上,要是李烨把这个计划跑出来的话,估计整个朝堂会炸锅的,不仅现在还没有谁敢跟一个国家讨价还价,何况李烨还是渤海国的郡王,道义上的制约和束缚让李烨无法施展拳脚。
窦福和很想建立一支跟李烨军队一模一样的新军,可是要让窦家拿出这么多的钱购买武器,还是让窦福和肉疼,不过李烨的两个办法让窦福和眼前一亮。买武器需要钱粮,现在渤海国最缺的就是钱粮,因为渤海国各个州县都是一些部落豪强把持的,平时实在不好插手此事。现在就不同了,有了为国家购买武器装备的大义,谁敢阻拦就是十恶不敕的大罪,自己也可以趁机将手伸进其他的势力范围之中。
窦福和打定主意道:“皇上,这件事情需要从长计议,渤海国到底需要购买多少武器,有谁主持这件事情,都关系到渤海国的国运,请皇上三思”。窦福和生怕大玄锡马上否决了这个计划,自己想组建新军的计划岂不是要泡汤,兵部侍郎李辰江与窦福和穿一条裤子,窦福和想把这件事情交给李辰江负责,自己就有更大的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