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李辰江刚一说出口,就感觉兵力有点少了,二万军队都战败了,三万军队能起到什么作用,马上改口道:“每府出兵四千,六万大军足矣荡平辽东半岛,至于用什么名义进攻辽东半岛,那是礼部的事情,随便编造一个难道还有什么困难吗”。
礼部侍郎康信听李辰江信口胡诌,脸都绿了,在他的口中礼部就成了颠倒黑白的无耻小人,天下还有什么大义可言,自己岂不是在青史上留下奸人的恶名。康信气的浑身发抖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渤海国并非是蛮夷之邦,岂能出师无名,岂不是滑天下之大不为,还请李侍郎给出一个出兵辽东半岛的理由”。
李辰江气急道:“辽东半岛屠杀渤海国二万将士难道不是理由,渤海国国威受辱难道不是理由,辽东半岛霸占鸭绿江出海口难道不能成为理由,难道这些理由还不够让渤海国出兵征讨辽东半岛吗”。
这些理由实在站不住脚,二万渤海国士兵是在辽东半岛战死的,是渤海国先出兵攻打辽东半岛,根本不存在侮辱渤海国道理,至于占领鸭绿江口更是无稽之谈。康信不想跟李辰江多做口舌之争,事情虽然官员们不提,但是都知道这件事情错在渤海国,现在只是渤海国战死二万将士,渤海国咽不下这口气,但是冠冕堂皇的理由还是要找一个。
看见大臣在朝堂上争论不休,大玄锡气不打一处来,一个小小的辽东半岛说灭就灭了,哪来的这么多的理由。还是大玄锡必须要扮成一个明君一样善于纳谏,不管自己心里有什么想法和不同的意见,也要装起来态度平和从善如流的模样,大玄锡厌恶自己这样虚伪的表现,只有在荣贵妃那里自己才能释放自己全部的压力。
朝堂上已经没有了争辩的声音,这是大臣们希望大玄锡出现做出选择,是同意马上出兵攻打辽东半岛、还是暂缓一下找一个借口出兵辽东半岛,当然皇太后一方的意见根本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
“辽东半岛杀朕子民、掠朕土地、不服教化无理已极,多次无辜侵扰我国边境,古惑商贾逐利,私开榷市、设卡收税,与境内不服教化之人来往,藐视上国权威,孰可忍孰不可忍。朕派兵规劝屡教不改,多次与上国对抗,如此蛮夷之地本不应该计较,朕怀天下之心、爱民如子,不忍见此野蛮之行,奉天教化之职,感化万民,今有大逆不道之事,朕当讨伐之”
大玄锡一番慷慨陈词后,得意的看着朝堂上的大臣道:“著窦福和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辽东半岛子民於涂炭;并著沿江、沿海各将军督抚及统兵大臣,整饬戎行,遇有辽东半岛舰船驶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毋得稍有退缩,致於罪戾”。
窦福和一听大玄锡让自己统帅三军攻打辽东半岛,等于将全国兵权集于一身,这可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急忙准备出班领旨。
就在这时,有内侍唱道:“皇太后驾到”。
大玄锡眉头一皱,这个老太婆这时候跑出来做什么,心里虽然不高兴,脸上却挂着恭谨的笑容起身迎接道:“太后不在宫中静养,到朝堂上可是有什么事情,吩咐孙儿一声就可以了”,大玄锡一边说一边让人拿来锦垫,扶着皇太后坐下,小心翼翼的看着皇太后,不知道这个时候老太婆跑出来搅什么局。
在人前大玄锡绝对是一个恭顺贤良的好孙子模样,只是高太后知道这个孙子烦透了自己,恨不得自己马上死掉,耳根子才清静。高太后若无其事道:“不知陛下刚才口口声声准备讨伐谁,能否说给本宫听听”,高太后躲在锦帐后面早已经把发生在朝堂上的事情听的一清二楚,明知故问好像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似的。
大玄锡明知皇太后是明知故问,耐着性子把事情的经过颠倒黑白说了一遍,然后道:“朕正欲发兵讨伐辽东半岛,这件事情不劳太后费心,朕已于众位大臣商量妥当”。大玄锡等于在警告高太后,这件事情是众位大臣和自己商量好的,你就不要出面参合了。
高太后冷冷的一笑道:“不知众位爱卿口口声声要征讨辽东半岛,不知征讨的辽东半岛什么人,你们可知李烨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