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是一个统称,百姓们这样称呼也就罢了,实际上,朱厚照应该问,“是不是鞑靼人打过来了!”
从洪武元年元顺帝弃大都北逃之后,在大明正式的公文里,对这些退到漠北仍然使用北元年号的蒙古人,都是称呼为鞑靼人的,至于蒙古人内部各个部落瓦剌,鞑靼等各个此起彼伏,兴起衰亡,那是一律不管的,从这点看来,这大明天朝上国的气度倒是有,我不管你们叫什么,我就叫你们鞑靼了,手下败将,不服来打啊!
经历了几代大汗,草原上说话管事的,已经和元顺帝的后裔没多大关系了,眼下在草原上,最令大明人人头疼的,是统一了鞑靼各部的秃猛可,蒙古人称之为“达延汗”,而大明人习惯称之为“蒙古小王子”的这一撮。一团散沙的蒙古人并不可怕,一个统一的蒙古,才是大明的心腹之患,而鞑靼小王子,正是这样强有力的统一了大半个草原的人物。
“是啊,据微臣手下的人禀报,今年草原上又闹了雪灾,蒙古人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而微臣为了陛下不被这些大同周围的蒙古人打搅游兴,对他们进行驱逐的事情也传了回去,蒙古人以这个为借口。纠集了不少兵马,已经朝着大同而来!”
“哦,是哪一个部落?”朱厚照眯起眼睛,眼睛的缝隙里,透露出来的,是一丝王苻看不见的灼热。
“是察哈尔,科尔科两部,据报几乎是倾巢出动!”面对皇帝,军情上王苻了可是一点都不敢怠慢隐瞒,察哈尔科尔科两部,是秃猛可手下六万户中的两个万户,而蒙古人上马为兵,下马为民,这倾巢出动,怕是不下两万之数,就算是弘治十年秃猛可进犯大明,也差不多也就这数字了,而那一年,人家可不是全部兵力都指向大同。
“来的好!”朱厚照轻蔑的笑了笑,对于草原上敌人的情报,他还是知道的,两个鞑靼的大部落,也就一两万人而已,而大同陈兵十万,他就不行对付不了他们,更别说他这一次御驾就在大同,对士气那是莫大的鼓舞,若是能给蒙古人一个狠狠的教训,那么至少这数年之内,他们绝对不敢再来犯边了。
而他,正德皇帝,则可以告慰太庙,将自己的武功宣扬天下。
“那秃猛可亲自率军前来的么,也是,他鞑靼一共就六部,这一下来了两部,他若是不来,可是镇不住场面,朕在这里,可是要好好的会一会他!”
说到这里,朱厚照才仿佛进入自己的角色,称呼上也由这些日子几乎已经习惯了的“我”该成了“朕”
,而那听到强敌来犯镇定自若,甚至渴望求战的心态,倒是令王苻这个一直忧心忡忡的老将军为之精神一振,但凡武将,看到自己的君主意气风发一副铁血的模样,都是心里很是激动的。
如果可能,陪着自己的少年君主,与草原上的这些野兽大站一场,哪怕就此战死沙场,他也不觉得任何的遗憾,这是无上的光荣,这份功业,是可以惠及子孙和家族的。
可惜的啊,他不敢,他也只能想想而已。皇帝依仗的,不过是大同的守军,虽然大同守军十万之众,但是这泼洒出去,在各个军堡城寨都放置了人手,真正留在大同,也不过是他麾下三万余人,若是蒙古人直扑大同,对沿途的军堡城寨不闻不问,甚至是绕了过去,大同守军对蒙古人,还真的没有半分胜算。
若是平日也就罢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可眼下可不行,皇帝在城里,万一城破,失陷在蒙古人的手里,那他可就是千古的罪人了,就算没有失陷,皇帝受了点伤,他也担当不起啊。
土木堡之变这种事情,大明经历一次就够了,一次就折腾得大明数十年没有喘过气来,再来一次的话,大明会怎么样,王苻还真的不敢想象。
“微臣一定代陛下,好好的教训这帮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伙!”王苻霍然站起身来,“不过,兵危战凶,大同已非安全之地,微臣斗胆,请陛下还京,在京中静待微臣的捷报,只要微臣在,断不会让蒙古人的骑兵,踏入我大明一步!”
“朕干嘛要你代我教训他,难道朕自己不会亲自教训他吗?”朱厚照见到满脸涨红的老将军,心里一下明白了他的用意,不过明白归明白,要是这么听的进人的劝谏的话,那他也就不是朱厚照了。
“你也不用太担心,这还京自然是要还的,不过是在大败了蒙古人之后,三大营的兵马,我出京之时,就已经令他们抽调了部分精锐以演练之名随驾,如今驻扎之地,距离大同应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