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巡航导弹的产量也降低了百分之八十,兵工厂开始集中力量生产炸弹,而且主要是价格低廉、生产效率较高的非制导炸弹。为了提高炸弹的产量,牧浩洋甚至找到戚凯威,从盟军手里获得了上千万根大口径火炮的废旧炮管。要知道,这些炮管可以用来制造炸弹弹体,不但性价比高,性能也非常突出。
可惜的是,就算无偿获得了一千万根炮管,也只够使用一周。
除了缺乏制造弹体的材料,或者说制造弹体的速度太慢了,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即**产量跟不上。
要知道,中国在二零五五年就生产了差不多一亿吨各类**与发射药。
只是,按照空军的规划,在二零五六年下半年,至少需要一点五亿吨**,而实际产量不会超过六千万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牧浩洋想尽了办法,甚至下令采购氨肥与氮肥。
原因很简单,这两种肥料都可以拿来制造**。要知道,氨肥与氮肥的全球年产量在二十亿吨以上,而且主要产地是中东与东南亚,因此在中国的盟国手里,肯定有大量积货,不会存在短缺的问题。
只是,用肥料制成的**,在威力上肯定比不上军用**。
当时,还有一个问题,即引爆药的生产速度也不满足不了需求。所幸的是,工程师已经改善了电子引信,大幅度提高了产量与可靠性,使其能在绝大部分时候取代引爆药,做为炸弹的单一引信使用。
可以说,只要弹药的生产速度跟得上的话,只需要半年,中国空军就能炸垮美国。
可惜的是,各方面的难题都限制了弹药的生产速度,也就让牧浩洋不得不考虑战略轰炸之外的进攻手段。
结果就是,陆军终于获得了出头的机会。
从西向东攻占美国的作战方案出自魏成龙之手,只是在庞跃龙的要求下,魏成龙给陆战队留了一个位置。
当然,魏成龙与庞跃龙合作,不是想与陆战队平分战果,而是他必须跟庞跃龙合作。
原因就是,陆军的弹药生产系统早就被空军接管,也就是说,之前生产陆军弹药的兵工厂都在为空军服务。在空军的弹药都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陆军的肯定更加没有保证,所以就不得不跟陆战队合作。要知道,陆战队的弹药生产系统是与海军和在一起的,而海军基本上没有大规模作战任务了,而且还有不少的库存弹药,特别是对海打击弹药,所以弹药的采购量不大。结果就是,原本为海军服务的兵工厂,都转而为陆战队服务,生产陆战队所需的各类弹药。
当时,为陆战队生产弹药的兵工厂大约占了四分之一。
虽然比例不是很高,但是足以保证陆战队的弹药补给绰绰有余了。
这下,问题就出来了。
不拉拢陆战队的话,陆军就别想获得足够的弹药。只有在拉拢陆战队之后,陆军才能获得充足的弹药。
更重要的是,陆战队与陆军的主要弹药是通用的。
显然,就算魏成龙不大乐意,也必须拉拢庞跃龙,不能把陆战队撇到一边。
至于兵力,根本就不是首要因素。就算中**队只有六百万可以调动的地面部队,也足以攻占整个美国了。就算占领区扩大之后,需要更多的占领军,中国也不会在此之前让盟**队参加地面战斗。
当然,在美国东海岸地区登陆,也不存在无法克服的困难。
事实上,正是陆战队在地面作战中有很大的发言权,所以庞跃龙才提出了在三个月后攻打巴拿马、占领巴拿马运河,然后把舰队转移到北大西洋,在战争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二零五六年底直接攻打华盛顿特区。
可以说,当时中国在东方同盟集团首脑会议上提出的战争方案不但经得起推敲,还有足够的实施价值。甚至可以说,当时中**队手里已经有相关的作战计划了,就等着黄瀚林在首脑会议之后批准。
当然,考虑得深入一点就能发现,美国也不可能坚持到最后一刻。
要知道,在大城市一座接一座的在轰炸中变成废墟,成百万的美国人丧生,就算卢卡斯再坚强,也会选择无条件投降。区别只是,卢卡斯会在牺牲多少美国人之后,才能意识到必须投降。
显然,印度总理在这个时候提出由盟国出兵,显然不是担心中国无法取胜,而是有别的用意。其他国家附和,也正是有相同的目的,而这个目的,也正是黄瀚林一直在努力避免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