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战略中,有三个地方绝对不能战败,一是太平洋、二是中东,三是俄罗斯。
早在二零五三年初,也就是俄罗斯参战后,美国就派了一个军事顾问团去莫斯科,对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与战争实力进行了全面考察。只是这次考察的意义不是很大,因为美国的军事顾问团主要在莫斯科活动,而且成天参加俄罗斯高层举行的宴会,根本没有机会到部队与基层进行实地考察。
事实上,当时俄罗斯上下非常乐观,认为胜利在望。
以二零五三年初的情况,俄罗斯当局不是在盲目乐观。在俄罗斯加入西方阵营后,西方同盟集团在各种战争要素上大都超过了东方同盟集团,比如领土面积是对手的三倍、资源总量是对手的两倍、兵力是对手的一点五倍、工业生产总量是对手的一点四倍。唯一不如东方同盟集团的,只有人口规模。事实上,这个差距也不是很大,因为以俄罗斯为核心的独联体经济体有大约三亿人。更重要的是,到这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回过神来,仍然在战略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只是,刚刚出任参联会主席的马歇尔没有这么乐观。
当时,已经有足够多的迹象表明,中国的战争潜力、战争动员速度、军队的战斗力超过了美国军方的估计。甚至有理由相信,西方集团高兴得太早了,中国的战略反击肯定会在二零五三年到来。
显然,随后发生的事情,证明了马歇尔的判断。
只是在当时,能有如此清醒认识的,恐怕也就只有马歇尔上将了。别的不说,连美国总统卢卡斯都认为,胜利将属于美国,而且有望在二零五四年底取胜,不然他也不会积极鼓动俄罗斯参战。
马歇尔不能动摇美国总统的信心,只能做一些必须该做的事情。
比如,在二零五三年四月,他再次派遣军事考察团前往俄罗斯,而且没有去莫斯科,直接去了叶卡捷琳娜堡,然后数百名考察人员奔赴各地,对俄罗斯军队、工业中心、运输中心等直接关系到战争实力的机构进行了深入考察,向马歇尔提交了第一手数据,即全部来自基层的考察报告。
这份在五月底出炉的报告被马歇尔锁了起来,直到九月份才交给卢卡斯。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份极不乐观的报告,而在五月份的时候,卢卡斯依然不太相信美国会在年内丧失战略主动权。以当时的情况,如果马歇尔在五月份把这份报告送到白宫,很有可能被卢卡斯烧掉。到了九月份,在所罗门海战结束之后,即中国发动战略反击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再交给总统,结果就不一样了。
不管卢卡斯的感受如何,事实就在面前,谁也否认不了。
最难以让卢卡斯接受的事实就是:没有美国的直接军事援助,俄罗斯的伏尔加河防线肯定会在年内被中国军队攻破,在二零五四年上半年战败也绝不是神话,美国必须尽快出兵俄罗斯。
不是派遣空军参战,而是直接出动地面部队。
当然,也得派遣空军参战,而且得以战术航空兵为主。
在卢卡斯还在犹豫的时候,德黑兰战役打响。
虽然美俄联军没有被赶出伊朗,但是这场战役的结果却让卢卡斯认识到,马歇尔发出的警告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到了十月初,美国已经没有多少转圜余地了。
这个时候,俄罗斯总统也发出了请求,即美国必须立即出兵俄罗斯,不然俄罗斯将被迫在明年的某个时候单独与中国媾和。
十月十日,卢卡斯签署了出兵俄罗斯的总统令。
当天,就有四个美军师登上了开往俄罗斯的运输船队,而且其中两个是主力师,即两个月前从中东撤回来休整的第一装甲师与第二装甲师。当时,美国陆军只有十个主力师,而且均进行了改编,除了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与第八十二空降师之外,其他八个师全部升级为装甲师。
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中国军队的装甲优势太明显了。
获得能与地面战平台抗衡的主战装备之前,美军的唯一办法就是扩大师一级作战部队的装甲规模。
这支部队中,还有马歇尔亲自任命的俄罗斯战区美军司令洛布鲁克中将。
在美军中,洛布鲁克中将可以说是鼎鼎有名。这位当时才四十七岁的中将,算得上是美军中的少壮派将领,因为美国陆军中将的平均年纪为五十四岁,很多人到四十七岁时,连少将都没混上。
洛布鲁克最出名的地方,在与他对未来地面战争的预测。
在某些方面,洛布鲁克与戚凯威非常相似,即在他看来,飞速进步的技术,将彻底改变地面战争的面貌。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