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面战场上,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处境也极为凶险。
虽然有理由相信,弗伦奇曾经有过放弃攻击中国舰队主力编队的想法,让攻击机群去干掉威胁极大的侦察编队,但是在三点十五分,随着“星座”号航母中弹,弗伦奇根本没有发出这道命令。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弗伦奇也没有可能改变作战部署。[]
原因很简单,到三点十五分的时候,美军的第二批攻击机已经在攻击主力编队,根本没有办法撤出来。
对弗伦奇来说,希望完全寄托在了返航的侦察机上。
问题是,中国海军的侦察机也在源源不断的赶来,而且双方的侦察机都携带了必要的对空弹药,执行的是“武装侦察任务”。
三点三十分,美军舰队再次遭到炮击。
这次,倒霉的是“萨拉托加”号航母战斗群。在三分钟的炮击中,侦察编队里的四艘大型综合战舰进行了六次短促急射,投射了一千七百多枚大口径炮弹,重点打击了包括“萨拉托加”号航母、两艘防空巡洋舰与三艘多用途驱逐舰在内的六艘战舰,并且再次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战果。
炮击结束的时候,“萨拉托加”号没有沉没,也没有沉没的危险,只是航母由三十三节降到了二十七节。更要命的是,因为有数十枚炮弹击穿了飞行甲板,在机库内爆炸,在航母上引发了大火,所以要想灭火,就得进一步降低航速。如果保持二十七节的速度,大火迟早会失去控制。
减速?显然不大现实。
弗伦奇非常清楚,侦察编队的速度是四十五节,本来就比美军舰队快,如果因为“萨拉托加”号减速,舰队就别想逃走了。
三点三十八分,弗伦奇命令“萨拉托加”号航母战斗群脱离编队。
当时,两艘巡洋舰与三艘多用途驱逐舰已经沉没、或者正在沉没,所以弗伦奇留下了三艘反潜驱逐舰掩护“萨拉托加”号。
必须承认,弗伦奇在这个时候已经打算抛弃“萨拉托加”号。
准确的说,他让“萨拉托加”号脱离编队,就是希望用这艘注定要完蛋的航母吸引侦察编队的火力,让其他航母战斗群顺利逃脱。
可以说,弗伦奇对当时的战场情况有极为清楚的认识。
侦察编队能够构成威胁,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即侦察机提供的战场信息。只要能够驱逐侦察机、或者是避开侦察机、或者是等到侦察机返航,侦察编队就无法弄清楚美军舰队的情况,也就无法构成威胁。
毫无疑问,那些侦察机不可能一直跟在美军舰队后面。
弗伦奇要做的,就是顶住短时间的猛烈打击,带着更多的战舰返航,因此不得不牺牲部分战舰。
到三点四十分,弗伦奇已经收到了攻击机群的战报。
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是至少重创了三艘中国航母,而且其中两艘很有可能沉没,因此他已达到战役目的。
换句话说,只要大部分美军战舰能够撤离战场,美军就是这场海战的胜利者。
问题是,有这么容易撤走吗?
当时,牧浩洋派出了数十架侦察机。只要有一架侦察机逼近到离美军舰队三百公里的地方,就能用雷达锁定美军战舰,在数秒钟之内为侦察编队提供炮击参数,而美军根本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击落侦察机。
三点四十三分,侦察编队进行了第四轮炮击。
这次,倒霉的是“埃塞克斯”号航母战斗群。在三分钟的炮击中,四艘大型综合战舰再次用一千七百多枚大口径炮弹,重点打击了航母、巡洋舰与多用途驱逐舰,使该航母战斗群丧失了作战能力。
弗伦奇没有迟疑,让“埃塞克斯”号航母战斗群也脱离了编队。
到此,已有三艘美国航母丧失作战能力。
弗伦奇没有放弃,依然在与时间赛跑。
到三点四十五分的时候,已有近三十架侦察机返回,有能力把防空范围扩大到三百公里以上了。
只是,问题仍然存在。
在舰队遭受炮击的时候,预警机全部转移规避。更重要的是,美军舰队在转为向南航行的时候,是各自转向的,因为之前位于最前方的航母战斗群,此时位于最后方,结果遭到重创的三艘航母都位于编队后方。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这三支航母战斗群上方的预警机都飞走了。
对于拦截侦察机来说,仅有战斗机肯定不够。
在防空战舰无法派上用场的时候,预警机就是唯一的指挥平台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