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伯利亚会战,彻底改变了大陆战场上的局面。
在三月二十五日,戚凯威又组织起第三十八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在西伯利亚东线发起了一场歼灭战,用三天时间,在阿巴坎围困了近五十万俄军,并且迫使这些俄军在四月四日缴械投降。
一般情况下,这也可以看成是新西伯利亚会战的一部分。[]
当然,也有人将两场战役分开,把后者称为阿巴坎会战。
不管怎么说,到四月初,俄军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根据中国公布的战报,到四月初的时候,在西伯利亚与远东战场上,共计毙伤俘俄军三百五十万,其中被俘俄军官兵为二百八十万。
显然,这份战报有很大的水分,或者说并不翔实。
在被俘的俄军官兵中,绝大部分都是俄罗斯参战之后才武装起来的预备役军人,很多都是临时拿起武器的民兵。
只有一点不容否认,即俄罗斯的战争潜力遭到了严重打击。
在此情况下,中国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争取亲俄国家,比如中亚的哈萨克斯坦,扩大东方同盟阵营。
也正是如此,黄瀚林才会让紧急叫停,不让第三十八集团军攻打鄂木斯克。
虽然戚凯威对此充满怨恨,认为黄瀚林不应该干预前线作战行动,但是战后,戚凯威不得不承认,黄瀚林的干预行动,实际上帮了他、也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军人,因为当时中国军队的问题已经暴露了出来。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寒带冬季作战服。
战争爆发前两年,也就是二零五零年,中国军队开始更换新式作战服,并且及时为常备部队采购了寒带冬季作战服。问题是,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寒带作战服仅够装备五个常备集团军。事实上,这也是戚凯威听从了牧浩洋的建议,把部署在北方战线的兵力缩减到五个集团军的主要原因。要知道,俄罗斯参战的时候,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没有合适的寒带冬季作战服,没有人能够在寒冷的俄罗斯战场上坚持一天,夜间零下三十度的严寒,能冻死所有人。
到三月份的时候,中国军队的寒带冬季作战服也只够装备八个集团军。
问题是,当时在前线作战的总共有十个集团军。也就是说,有两个集团军无法及时获得寒带冬季作战服。当时,这两个集团军的官兵,穿的是紧急采购的羽绒服,很多官兵甚至自己掏钱购买了羽绒保暖内衣。
从保暖性质上讲,羽绒服比任何一种用化纤制成的军装都要好。
问题是,羽绒有亲水性,遇水后就失去了保暖作用,而在战斗中,谁也无法避免让衣服沾上雨水、或者雪水。也就是说,羽绒服不是合格的军服,不然中国军方也不会花大力气研制具有防水性的寒带冬季作战服。
如此一来,这两个集团军就无法执行作战任务。
所幸的是,当时没有领到寒带冬季作战服的是两个预备集团军,而且在远东战场上,本来就没有担负作战任务。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在寒冷的冬季过去之前,戚凯威能够动用的只有八个集团军。
显然,对于维持大陆战场来讲,八个集团军并不多,只能保持有限的进攻,还没到铺开打的地步。
也就是说,如果戚凯威决意攻打鄂木斯克,将出现兵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如此一来,就算第三十八集团军能够渡过额尔齐斯河,占领鄂木斯克,也很难继续向东推进。
更重要的是,戚凯威正准备把第三十八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撤下来休整。
如果他打下了鄂木斯克,至少第三十八集团军无法迅速撤下来,还得继续执行几个月的作战任务。
对于已经疲惫不堪的前线官兵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情。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兵力不足。
在远东战场上,向北推进的第六十五集团军已经停止前进,而且在冬季过去之前,也不会向前迈进一步。第五十四集团军在第三十九集团军后方,负责扫荡残余俄军,控制主要铁路线。新增的第一五四集团军部署在鞑靼海峡西岸,负责控制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南部地区,并且计划在开春后登上库叶岛。第一三九集团军在第三十九集团军北面,从贝加尔湖北面向西前进。第一六五集团军在雅库茨克推进,准备在冬季过去之后,从萨哈共和国向西进入西伯利亚高原。
由此可见,中国军队在远东战场上的摊子铺得很开。
虽然绝大部分战场都很偏僻,俄军的守卫部队并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