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确实恰巧在无意中预先防范住了李密的主要战略目的实施,为从此之后东都洛阳一直就在高峰时期已达部众近百万的瓦岗大军面前屹立不倒而奠定了基础……。
分路进兵的吕明月和孟让,推进到偃师、金墉城下以后,因二城有隋庭重兵驻守而根本就难以攻破,并从此也就再无存进,只能是站在高处遥望着只在几十里外的回洛仓被隋军搬运一空而望洋兴叹。随后跟进的李密所率瓦岗大军,亦曾像偷袭洛口仓一样故技重施的派轻骑间道(抄小路)想要劫取、或焚毁隋军的运粮车队,然而同样也被首尾连成一线的隋庭护卫重兵给击退。
瓦岗自李密晋位以来的首次大动干戈的进兵,最后也只能是就此铩羽而归的相继撤回回洛。也许,这也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有所预示:预兆着开局不利的李密即将从此开始走向‘下坡路’。
当然,李密的‘下坡路’同样也只能是慢慢的下滑,现在声势浩大的瓦岗也不可能就此‘一溜到底’。
东方不亮、西方亮。事实上,‘亮’的乃是‘东方’,也就是从瓦岗的原有控制区域往东延伸。除了先期已经挟东郡的残存属县归附瓦岗的东郡太守黄君汉以外,奉李密之命挟军东掠的房彦藻,以其弟房献伯为主将迅速的就攻占了汝阴。而房彦藻自己,则率大军兵围了淮阳。感觉难以阻挡住瓦岗兵锋的淮阳太守赵陁,也只好在无奈之下举城出降。至此,瓦岗已经把势力的触觉伸入了淮北……。
捎带一笔,简单的介绍一下原隋庭东郡太守黄君汉,其亦是在以后将占有着重要地位的一个人物:
当年曾经义释了犯有重罪的翟让的黄君汉,事实上也是一位能力不凡的文武全才。但由于其同翟让的特殊关系,原历史投到瓦岗后则受到了心胸狭窄的李密的压制。只有到了原历史瓦岗覆灭以后,黄君汉才成为了‘李唐’南下的重要将领之一。
同样,在李密宛若毫无顾忌的开始大肆扩张期间,李密也接到了发自于河北徐氏两兄弟、出自于郭孝恪之手的‘贺表’。自然,在‘贺表’中徐氏两兄弟也言辞谦卑的大表了对李密册封的‘谢恩’之意。不过,两兄弟书信中的‘感激涕零’之言,是真话还是假话那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虽然现在李密本就对徐世业猜忌心甚重,对徐世业仿佛像是十分谦卑的主动自请把柴孝和留下来作为‘监督人’的事也是疑心重重。但李密基于柴孝和乃是在他上位之前就已经投到了他的门下,感觉柴孝和还算可以信任、有一个人能够身临其境的监督着他十分忌惮的‘徐家老二’总比没人好,李密也就顺水推舟的以‘魏公府’的名义,正式行文任命了柴孝和为‘河北道监军’。
反而把任命给柴孝和的职位、相较徐世业所请求的职位又提高了一级的李密,所抱的自然是‘让柴孝和一客不烦二主的对徐氏两兄弟一并加以监督’的心思。不过,李密虽然又一次的满足了徐世业的请求,但在他的内心里还是对行事诡秘、目的难以捕捉的徐世业怀有着一种忐忑不安的莫名畏惧感觉。
未知难免会生畏。按李密现在的想法,他自己实际上仿佛就像是被徐世业的一封密信就给瞬间推到了如今的高位。而对于本就‘疑心病’已经病入膏肓的李密来说,能够仅凭一封密信就创造出了如此巨大‘能量’的人,则必然是如芒在背、如骨在喉的感觉。如能除之而后快,则是李密梦寐以求的事。
但已经动过一、两次不良心思的李密,却又因顾虑年轻的徐世业十分诡诈,故而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他也不敢轻易的再一次使出更加龌龊的手段。以免惹急了徐世业,会对他使出难以预测的反击手段。
人的逆反心理作祟、特别是疑心病沉重的李密更是怀有着这样的心理惯性:能给推上去、就能给拉下来。故而,李密现在是绝不敢拿已经到手的崇高地位作为‘赌注’,去博他自己根本就没有自信和把握的‘除掉徐世业这件事’。
也许,现在的李密可能都在处心积虑的权衡:除掉这个‘徐老二’比除掉翟让那个‘傻帽儿’难多了!还是先想办法除掉翟让那个‘傻帽儿’稳妥些……。
现在徐世业与李密的相互共存关系,可能也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另外一种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