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此战没有任何胜算。”皇上听完却没有大怒,只是笑着说到:“此话怎讲,你跟我好好地分析一下。”将领有些惶恐的看了皇后一眼,皇后对他点点头,他便说到:“皇上,现在敌军已经兵临城下,对方十几万大军,咱们都城现在的守卫,加上百官也才几万人,人员悬殊如此之大。这是其一;其二,敌国从边关一路攻入都城,中间竟然没有人抵抗,甚至有的将领都是亲自打开城门迎接敌军,可见,这是人心所向;其三,皇上已经数日不理朝政,百官对此已有微言。毕竟百姓和官员期待的都是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啊;其四、纵使敌军没有攻进来,咱们城中的粮食储备也不够全城百姓和战士维持很久。所以臣以为,为了百姓的生死,咱们还是放弃抵抗吧。”皇上听了他的话,手紧紧的攥着自己的椅子的扶手,沉默一会儿,不怒反笑,问道:“你的意思是要朕投降了?”将领赶忙跪地求饶,说道:“微臣不敢,求皇上饶命啊。”
皇上却没有动怒,说道:“其实你说的也是实话,很有道理的。朕怎么会在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刻杀掉一个冒死直言进谏的将领呢,这样做岂不是刚好证明朕的昏庸无能,失了朕的军心么?”将领连忙跪地,说道:“臣谢皇上的不杀之恩。”皇后看着皇上这样,忽然觉得对此事心里没底了起来。忽然觉得自己这么久以来根本都没有真正的了解过这个男人,她或许只了解他的喜怒,却不知道他自己的心里在想什么。
这时候,皇上忽然把脸转向皇后,问道:“皇后,这件事,你怎么看?”皇后没有想到皇上会忽然问自己,虽然一直伪装的很好,但还是有一点点心虚,但是很快冷静下来,说道:“皇上,这样的局势下,我们定然是不能投降的,现在兵临城下,咱们要做的就是稳住军心,还有就是保住咱们华天国的尊严,就算敌军杀进来我们也要抵抗到最后。请皇上放心,就算以身殉国,虽死犹荣,臣妾也随皇上一起。”皇上听完皇后的话,又想起了张薇说的话,心下不由一阵感动。说道:“朕有你们真是朕的福气啊。”
张薇在城头观察看着对方明明已经直逼城下,却按兵不动,没有任何要进攻的意思,心想对方一定是想谈条件吧,只能看他们到底想怎么样了,想象到这里于是对皇上说道:“皇上,对方既然已经围攻我们了,兵临城下本可以一举攻下咱们的都城现在却是按兵不动,以我看来对方对打败咱们是志在必得,没有动静应该是想跟咱们谈什么条件,那咱们也不要轻举妄动,现在咱们只要静观其变就好,若是他们发动进攻就由我来带兵迎战就好了。”皇上听罢张薇的话,自然觉得张薇说的很有道理其实自己 也是没什么主意,所以只好对张薇点点头。
而在宰相一直在观察着皇后和薇妃两个人的言行举止,因为战事一起的时候,宰相就接到了消息,宰相就立刻派人监视着张薇的动向并且亲自递奏折给皇后,让皇后派兵抵抗,可是皇后那边一直按兵不动,并且根据手下的汇报,张薇那边对这件事毫不知情。宰相自然没有料到所有的折子都被皇后压了下来,只是皇后说皇上身体原因,不能再操劳国事。现在想起来,皇后的行为确实非常蹊跷。于是宰相想起之前自己进宫面见皇后的场景;“皇后娘娘,臣接到了加急的军情,东盛国现在带兵攻打我国了。”宰相在皇后的宫里拜见,皇后转身看着宰相问道:宰相,此时事关重大你可不要乱说啊。”宰相赶忙拿出了自己收到的战情汇报书递给皇后,皇后把战报那在手中看了好一会儿,说道:“既然这样我亲自下令通知将军带战士们前去边关,击退东盛国的敌军。”宰相问道:“皇后娘娘,这件事应该通知皇上。”皇后立刻大怒说道:“宰相,你也是老臣了,皇上现在身染重疾只能静养,这等军情你若现在告诉他,他定会急怒攻心,到时候,皇上的身体谁来负责?再说了,我好歹也是皇后娘娘,皇上亲口下的旨意让我代理朝政难道你还不相信我不成?”宰相低头回到:“老臣不敢。”皇后看了一眼宰相说道:“我现在就拟指派人快马送到边关,再调遣人马到边关救援。此事若是你们谁胆敢惊扰了皇上,就提头来见。”
宰相想到这里,再结合刚才在薇妃穿着战袍来到城楼的时候,皇后的眼里一闪而过的杀意,尤其是刚才,将领对皇上劝降的时候,将领是先看了皇后一眼,皇后点头了才说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这整件事背后的操纵者是皇后么?宰相想到这里,便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