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说法的疑点在于美国孤立主义在40年底已经开始弱化,租借法案于1941年3月11日生效,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一般认为该法案的通过埋葬了中立法,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的决定性重要步骤。而在这之前的40年底,罗斯福总统已经授权美国海军为英国船队护航,并且可以自由攻击任何一艘发现的德国潜艇,即使德国潜艇没有发起任何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并不需要通过损失如此惨重的方式来加入战争。要知道以当时的常识来看问题的话,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是已经被日本机动部队全歼了的。至于侥幸逃脱的三艘航空母舰的价值,在1941年12月7日和被炸沉的战列舰根本不能相比。不管后来主流常识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时的主流常识是:海军就是进行海战的军种,海战的主力是战列舰,而航空母舰只是配合舰种。对于罗斯福来说,太平洋舰队是个太豪华的赌注。[7]
成功截译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0年8月1日,美国宣布对日禁运,并冻结日本在美的银行存款。当时日本外务省紧锣密鼓地给西南太平洋各地,包括菲律宾、安南、暹罗(泰国)、仰光、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以及其他群岛上所有的使领馆发出密电,命令除留下LA密电码之外,其余各级密码本全部予以销毁;同时颁布了许多隐语,如“西风紧”表示与美国关系紧张,“北方晴”表示与苏联关系缓和,“东南有雨”表示中国战场吃紧,“女儿回娘家”表示撤回侨民,“东风,雨”表示已与美国开战,共有十几条之多,并明确规定这些隐语在必要的时候会在无线电广播中播出,要求各使馆注意随时收听。一时间,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一直关注日本情报的池步洲发现,从1941年5月份起,日本外务省与其驻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总领事馆之间的密电突然增多,除了侨民、商务方面,竟有军事情报掺杂其中。他加紧了密码破译工作,并对美军的一些情况做了研究,他惊讶地发现日军电码的内容主要是珍珠港在泊舰只的舰名、数量、装备、停泊位置、进出港时间、官兵休假时间等情况。外务省还多次询问每周哪一天停泊的舰只数量最多,檀香山总领事回电:“经多次调查观察,是星期日。”这便是后来日军选择12月8日(星期日)偷袭珍珠港的重要依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文中还频繁提到夏威夷的天气:说当地三十年来从来没有暴风雨,天气以晴好为主。 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截获了一份由日本外务省致日本驻美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要求他:一、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只留一种普通密码本,同时烧毁一切机密文件。二、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三、帝国政府决定按照御前会议决议采取截然行动。 池步洲认为,这是“东风,雨”(日美开战)的先兆。[8]
大众推测
有说法结合此前译出的檀香山军事情报,池步洲作出两点推测:一、日军对美开战的时间可能是星期天;二、袭击的地点可能是珍珠港。但是这一说法没有任何证据。他把译出的电文送给顶头上司霍实子主任,并谈了自己的判断。霍实子点头称是,当即提笔签署意见:“查‘八?一三’前夕日本驻华大使川越曾向日本驻华各领事馆发出密电:‘经我驻沪陆、海、外三方乘’出云‘旗舰到吴淞口开会,已作出决定,饬令在华各领事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电报本子。’说明日寇已决定对我国发动全面战争。现日本外务省又同样密电饬令日本驻美大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子,可以判明日本已经快要对美发动战争了。” 这份密电译文被迅速呈递给蒋介石,蒋介石差人立即通知美国驻重庆人员,让其急报美国政界与军方。但是由于之前和当时此类情报很多,同事情报没有具体指出日本可能攻击的目标,而美国的判断是日本会先攻击菲律宾,因此并没有在珍珠港增强防御。
相关评价
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在他的著作《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中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在该著作中他对此事件描述如下:
早在11月26日(1941年)袭击发生前两周,罗斯福就亲自收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珍珠港即将遭遇袭击的紧急警告。罗斯福的反应是遣散了珍珠港舰队的空中防御,以确保日本偷袭取得成功。丘吉尔11月26日致罗斯福的信函,是两人通信中唯一以“国家安全”为理由仍未解密的文件。
对珍珠港的灾难性袭击造就了罗斯福梦寐以求的开战理由。这是一场创造新美帝国的战争。
同日日本派遣登陆部队进入夏威夷,次日宣布占领夏威夷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