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
先是一声,随后,仿佛回声,绵长的号角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像是潮水涌来一般,将孤零零的居庸城包围在其中。
居庸城夹在清夷水与八达岭之间,周围地势甚为平缓,完全没有险要可言。不过放眼开来,居庸城的位置还是很安全的,东有西关,北有长城,有这两道防线在,居庸城便可高枕无忧。
其实,看名字就知道了,这座城池最初修筑的目的,本就不是为了建立一个永久性的要塞,扼守幽州以西的边关,只是这里更利于居住罢了。因为这里的土地有充沛的河水灌溉,又有山岭遮挡北面来的严寒,是组织屯垦的理想地区。
如果没有胡人的连年入寇,没有刘虞和公孙瓒的争斗,这里本该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但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从开元元年的腊月开始,一场空前的劫难降临在了居庸百姓头上,将他们远离中原喧嚣的梦想击得粉碎。
浩劫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心里唯有愤怒和怨恨,浓浓的怨念针对的不光是攻城的公孙瓒,城内的刘虞同样逃不开。
人们无心分辨这两位大人物之间的是非,若是事不关己,他们也许还有兴趣在茶余饭后,将这段公案当作闲话,扯扯八卦。可现在,做为鹬蚌相争时被殃及的池鱼,他们不可能对任何一方有好感。
指挥大军攻城,将死亡的威胁直接带给大伙的公孙瓒固然可恶,但把祸患引到居庸城来的刘虞何尝又是什么好人了?
传说中勤俭爱民的德政,从来没吹出过居庸关,苛捐杂税却是从未少过,危急时刻。这位刘使君更是将自己的家园当成了庇护所,将自家的亲人拉到城头上去挡箭!
谁要是对这种人心怀感激,那才真是天大的笑话呢。
大家只盼着刘虞早点完蛋,不是因为感情上的倾向,纯粹是出于尽快结束战事的考虑。指望刘虞的几百残兵击败公孙瓒?那不是逆了天么?
协防时,居庸百姓也都是出工不出力,反正刘虞的兵力有限,不可能盯紧战场的每个角落,公孙瓒能在短时间破城。与此亦不无关系。
等公孙瓒进了城,居庸百姓的表现却变了个样。
虽然对公孙瓒依然没太多好感,心里未尝不在咒骂对方将灾祸带给了大家,眼神中也满是恐惧和不安,但所有人都鼓足了勇气。在守城战中拿出全部力量。
正如此刻,城外传来的号角声就像是个信号,城内的残桓断壁中,烟火缭绕处,人们一个接一个的站了起来,迈着坚定的脚步,跨过地上的尸体。拾起武器,涌向残破不堪的城墙。
这场战争的本质,仍然是无妄之灾,但性质却已改变。攻城的是胡人,守城的是汉军,大伙也不在是被人逼上城墙当炮灰,而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
攻城者的攻城技巧乏善可陈。刚靠近城墙,便是数轮仰射。箭矢成片的砸在城头。一片片碎石泥土飞溅起来,和绽放的血花一起,遮住苍白的太阳。
程式化的攻击,守方应对起来自然不难,助战的民壮迅速蹲下在城垛后面,将自家或别人家的门板制成的盾牌举过头顶。汉军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们更是游刃有余,一边将身体贴在城垛后面避箭,一边通过箭垛观察敌人的动向。
很快,攻城者就发现,这招收不到太多效果,对箭矢的耗费也很大,所以,中军旗号一变,立刻有死士抬着撞锤和云梯扑向了城门和城墙。
云梯很简陋,青色的树皮都没剥去,显然制作得非常仓促,撞锤的威力也不强,如果撞击得太过剧烈,搞不好自己就会散架子了。但守军却丝毫不敢大意,因为居庸城的城墙也很矮,城门同样不比撞槌坚固多少。
锐利的锋矢从箭垛中探出,汉军弓箭手没有发动齐射,而是很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点射。
利箭尖啸着扑向攻城队列,少部分被树枝编制,覆以牛皮的盾牌挡下,更多的则越过了简陋的盾阵,在人群中掀起了波澜。
“啊!”一名壮汉丢下云梯,紧紧捂着了胸口,他无法置信的看着胸口露着半截的箭杆,想将其拔出来,然而,扛着云梯奔走如飞的力量却因为剧痛快速流失,让他无法撼动那箭杆分毫,只能眼睁睁的感受着生命飞速流逝的感觉,摇摇晃晃的栽倒。
弥留之际,口中犹自在喃喃低语:“牛……两头!”
有人听见了,但没人顾得上同伴,脚下反而更加快了些。
这是鲜于大人开出来的先登赏格,无论是留在幽州做汉人,还是逃去塞外做胡人,日子都要继续过下去。能拿到这个赏格,今后的日子就有了保障,不拼命怎么行?
汉军的箭术精准,只见一架架云梯失去平衡,将扛云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