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之后,秣陵城东。
日近傍晚,落日只余下最后一抹余晖,将秣陵城东的钟山,染上了一层如血的面纱。
钟山之东的小路上,一支军队正在默默的疾行,那一面“朱”字的大旗,正在山风中猎猎的飞舞。
队伍的前端,那一名身形魁硕的武将,正驻马在山坡上,远望着秣陵方面。
马蹄声响起,一骑斥候从西飞奔而至。
“禀将军,翻越前边山路,再过十里即是颜军北营,约有五千敌兵驻守该营。”
“五千敌兵……”朱桓眉头微凝,暗暗思索权衡着。
身为吴郡豪强的朱桓,自被孙权征辟为官后,就以余姚长的身份,驻军于吴郡一带,专职镇压山越入的叛乱。
后颜良大举进攻,朱桓便与贺齐奉孙权之命,率军抵挡魏延从鄱阳郡的进攻,保护三吴腹地。
而今秣陵被围,周瑜拥兵自重,孙权无兵可用之下,只得急调朱桓率所部三千兵马,十万火急的前来解秣陵之围。
颜良虽有五万大军,但因江北的张辽所部,要负责防范淮南的周瑜,故是能用于围攻秣陵的兵马,实际上只有四万之众。
而秣陵城又甚广,四万的兵马只能对要害之处形成围势,但却并不能将整座秣陵城包围,便是因此,秣陵城与外界的联系,始终都没有断绝。
两天之前,就在朱桓还在赶往秣陵的路上时,他便接到了孙权的一道密令,得此密令的朱桓,遂是改变了行军路线,改走小道以掩盖自己的行踪。
“五千敌兵,若是内外夹击,未必不能大破敌军。”
朱桓暗暗点头,微凝的眉头松展开来,冷峻的脸上流露出一抹浓重的自信。
远望几眼,朱桓银枪一指,高声喝道:“传令全军,加快行军,天黑之前必须要赶到秣陵城。”
三千疲惫的吴兵加快了步迈,向着秣陵方向疾行。
夜幕降临时,朱桓和他的三千兵马,终于穿越钟山小道,进抵秣陵城东。
跃马山头,朱桓举目远望,但见山前不远的敌营,灯火通明,炊烟四起,一副安静之状,全然不似有所察觉。
朱桓满是汗水的脸庞,掠起一丝狰狞,厉声喝道:“全军将士就地休整,只待主公发出信号,里外夹击一举杀破敌营。”
……颜军北营中。
颜良正策马巡视,庞统紧跟在身后。
老将黄忠飞奔而来,高声道:“启禀主公,咱们白勺斥候刚刚探知,钟山一带果然发现了吴军的踪迹。”
颜良看了庞统一眼,笑道:“士元,看来你我所料,果然不错。”
庞统轻捋短须,微微点头:“吴军既已到钟山,相信今晚就会有所行动,主公,该是让孙权彻底绝望的时候了。”
几天前,当孙权痛快的答应,将嫂子大乔和侄儿孙绍做求和献礼时,颜良和庞统就不约而同的怀疑,孙权其必中有诡计。
思来想出,城中孙权兵不满万,士气低靡,除了依靠外力之外,孙权还能耍出什么花招。
故是颜良便蓦然想起,前几日细作来报,言朱桓正率吴郡之兵向秣陵赶来,那么,孙权的计策极有可能就是借求和来诱使自己放松警剔,然后,趁机和朱桓的外军内外合击,击破自己兵马较东的钟山北营。
北营若失,吴入士气必将大涨,而若损失了五千兵马,颜良的围城之军就将只余下三万多,而孙权的兵马却有所增长,此消彼涨,攻破秣陵的胜算便将大减。
颜良算到了这一节,庞统自然也算到,他便建议颜良来个将计就计。
如今孙权派入来通知,称将在今晚把大乔母子送往石头城,而此后不久,钟山方面便发现了吴军援兵的踪迹。
这般的巧合,正好映证了颜良和庞统的猜测。
耳听庞统之言,颜良冷峻的脸上,杀意如潮而生,遂是扬鞭道:“传令下去,命诸将今晚依计而行,咱们就让碧眼儿那小子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绝望。”
……夜色已深,月黑风高。
秣城东城上,全身披甲的孙权,神色肃然的远望着钟山方向的点点火光。
他知道,那里便是敌营所在。
孙权脸上的表情颇为复杂,自信之余,更多的却是不安。
毕竞,自从与颜良交手以来,屡屡兵败,此时的他,已无绝对的信心,能够万无一失的战胜那个魔鬼般的对手。
“主公,朱休穆勇猛无双,再加上有陈子烈从内作应,内外夹击,必可攻破敌营。”
鲁肃见孙权信心似有不足,便极是自信的给孙权打气。
孙权微微点头,表情这才坚毅起来。
这时,全副武装的陈武上得城头,拱手道:“主公,宿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