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2-
“如此败坏之像,皆因国贼苏护啊!”那士子气势高昂,将当时杜松惨败之事道出,满场都议论开了。
“若非苏护这等国贼权臣作乱,何故而今辽东百万黎民受苦,千万两军费耗尽?国家之乱,始于辽东。国家之患,始于苏护!”
“受国朝大恩,累探花进士,入翰林文选。秉持国家权柄,竟是为一人私利而致使国家大乱,两江之地纷乱如麻。辽东之势溃败如烂堤。更是杜松惨败,丧尽王师精锐。苏护,国贼是也!”
“四十七万大华儿郎啊,尽数丧师此贼之手。而今,竟是依旧安享所谓功臣之名,荒谬!”
那间屋子的议论声更大了,终于,有士子忍不住进了这包间。果然见到里面几个书院学子慷慨议论,为首之人,赫然便是陈益古。
好奇的士子躬身一礼:“敢问陈益古同学,这国贼苏护,为功臣是何缘故?”
“还能是何缘故?”陈益古愤愤不平:“分明是国贼,甚至中枢连都定罪了。可天下人依旧将此等国贼视为功臣,这如何不让我等自幼学习圣人之道的愤慨不已?”
“哦?”那士子更好奇了,而此刻,门开了以后,外间更是能够听到这里的对话了。尤其是几人似乎都是大嗓门,声音洪亮直接让大部分人都能听到:“还请陈益古同学赐教?”
“赐教不敢当!”陈益古谦逊了一句:“但让大家清楚某些帝国之耻辱,这还是应该的。”
“杜松之战,不仅为苏护一手统领。此贼,更是妄图以灭国之战,行当年曹操河北之事!通过战争,苏护几乎一手把持了中枢之权,当年燕京更有人云:帝国之中枢,非燕京,而在辽阳!”
陈益古此言一出,所有人尽皆悚然。在场之人,都是熟读经史的。自然知道曹操是如何一步一步登顶的。
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烽火乱世。胜利,尤其是胜仗,都是特别涨威势的手段。越是大的胜仗,越能给主持战争的人带来威望,乃至权力。
而曹操,事实上在许都时。并非是从一开始就把持了大权,而那时候,在整个北方,曹操甚至还不是最强大的势力。
外有袁绍此等兵强马壮,兵精粮足的大敌。内,曹操还有一杆帝党的敌视。时时刻刻想要夺回权力的献帝在那时还不是对曹操惟命是从的时候,一大帮子世家有的是想要烧冷灶的。
故而,朝堂之上实际上分心了曹操许多的精力,他每时每刻都需要担心后方会不会给他出乱子。
但自从官渡一战击败袁绍,统一河北后。曹操在朝堂之上威权大涨,真正算是里里外外都通透舒爽了一回。
而其后,曹操继续北上,进攻乌桓,彻底巩固了北方的统治。至此,他才有了问鼎之姿!
陈益古拿曹操的例子比喻苏护,实则就是暗指苏护有窃国之心啊!
如此一来,陈益古口口声声指责苏默为国贼,就太正常不过了!
“如此观之,杜松之战,也许真是幸事了?”那个士子显然被这巨大的信息量给惊住了,接着问道。
陈益古断言:“如此国贼,自然有天下人正义之士诛之!杜松之战,实乃窃国之战。若是让正义之士领军杀敌,而非让苏护安插心腹,领一干草包饭袋统领帝国精锐。致使用命之士丧于敌手,何至于而今之乱局?”
“益古兄所言甚是,我等,就该群聚众人之力,诛杀国贼,誓让天下清明!效当年先辈之故事!”
“天下有难,我等忠臣义士,正当慷慨赴难!如苏默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诛杀国贼,以正国本!”
……
众人群情激扬,纷纷都陷入了狂热的情绪之中。忽然,有人问道:“大家所言的国贼苏护,那苏默和苏护,是什么关系?”
“哼!”场内有些冷场,而陈益古,却是一副鄙夷的神情,冷哼一声:“苏默,正是国贼之子!”
“苏护,竟然是国贼之子?”
“怎么会如此?”一时间,全场哗然。苏默先是“江山代有才人出”这般千古名句,后又是“人生若只如初见”这等凄婉才决的迷人小词。
无论哪一个,都为苏默带来的十分深厚的声望。
故而,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的苏默形象。自然是十分高大正面的,而依着苏默表现出来的气质和言行举止,也具是富有世家风度而且十分积极。
只不过,而今竟是突然冒出来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