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堂”在整个东北都是相当有名气的中医馆,馆主就是有“见药一把抓”之称的汪老。这,绝对是一绝!不管是多少药,几斤几两几钱,在汪老的手中连称都不用称,随手一抓,毫厘不差。
就因为这一手绝活儿,享誉整个华夏。
上次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岩诈病,汪老和那些中西医专家们都在会场了。当时,霍青的一手“素女脉诀”,把汪老给震慑住了。等到散场后,汪老特意跟霍青说了一声,让他有时间来一趟“百草堂”,两个人唠唠嗑也好。
不是霍青端架子,不想来,而是实在没有时间。
既然百草堂在北江省是搞中药材的,肯定是对北江省的这些医药行业非常了解。从汪老的口中,应该能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关于康宁大药房的情况。
这家中医馆就在中央大街,古香古色的门帘,飞檐上悬挂着小铃铛。风一吹,叮叮当当作响。朱漆的大门敞开着,一楼是坐馆,二楼是拔火罐、针灸、中医按摩等等,三楼就是住院部了。要是有一些中风、偏瘫等等患者,他们需要长期的针灸治疗,就得在这儿住院了,更方便一些。
门两边悬挂着一副对联——悬壶来济世,见药一把抓。
走进来,空气中飘散着一股中药汤子味儿,正对着的柜台,是一溜儿的药架子。上面是一个个的小抽屉,每个小抽屉上都有标签,标明是什么中药,几乎是四面墙壁都是,根据药的寒性、温性等等分类了,查找很方便。
也有一些药店是采用的英文字母来排序,从A到Z。这样也方便,不过,相比较药性来区分,还是显得不够专业。
柜台内有好几个身着大褂的青年,在那儿忙碌着,有的称药,有的开药方……在门边上,还有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在那儿坐诊。在他的面前,排了十几个人,生意挺不错。
当霍青和白静初走进来,那中年人正在给一个患者把脉。然后,他说了两句话,立即给开药方。那患者就拿着药方去抓药,可以在这儿熬药,也可以回家自己去熬,很方便。不过,一般患者都是在药方熬药,一袋袋的封装好,拿回家就可以喝了。
霍青左右看了看,没有看到汪老,就走到柜台问道:“我想问问,汪老在吗?”
一个穿着大褂,戴着眼镜的青年,扫了霍青两眼,很不耐烦的道:“你谁呀?看病排号,问诊抓药……”
“呃,我不是来看病的,是来找汪老……”
“不是来看病的,你是来干什么的?我知道了,你是生生堂派来砸场子的吧?行,也不用等到约定的时间了,我倒是要看看你有什么本事。”
那青年很不客气,拍了拍手掌,冲着那个把脉的中年人,喝道:“大师兄,他是生生堂派来砸场子的。”
“哦?”
那个中年人当即就站起了身子,中医馆中的其他几个穿着大褂的青年也全都围拢了上来,气氛遽然紧张了起来。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好奇心,那些患者们都不看病了,也凑过来看热闹。
中医跟西医不一样,西医大多是急诊,车祸、缺胳膊断腿,或者是什么手术等等,大多都是西医来诊治。而中医,注重的是调理,养生,所以说来这儿看病的人,就算是等一等也没事。
那中年人拱手道:“汪老是我们师傅,我是百草堂的大师兄汤世杰。”
那个戴着眼镜的青年,叫道:“大师兄,还跟他啰嗦什么?让他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地中医。”
这回,霍青终于是有些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年头,干什么都有竞争,药房也是一样。在中央大街上,有两个中医馆,一个是百草堂,一个叫做生生堂。偏偏,这两家药房就在中央大街的左右两边,几乎是面对面了。这样子,彼此双方自然是看谁都不顺眼。
终于有一天,爆发了。
生生堂的人约定好了,就在今天上午十点钟来百草堂,跟百草堂的人切磋医术。谁输了,谁就得搬走了,另起炉灶。霍青也是运气不好,就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来找的汪老。
不是来看病的,可不就是来砸场子的嘛。
霍青咳咳道:“我想,这中间可能是有误会,我是汪老……”
“误会?”
汤世杰冷声道:“既然你们生生堂都划下道儿来了,再说那些废话,还有用吗?来吧。”
这还让不让人把话说完了?这要不是找汪老有事情,霍青早就扭头走了。连旁边的白静初都有些看不过眼了,她皱眉道:“我们是汪老的朋友,来找汪老有点儿事情。”
那个戴着眼镜的青年,嗤笑道:“朋友?哈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