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支最身强力壮、最勇猛的“娘子军”,也就是妘族最主要的劳动力,被女神带去大屏山开始造船大业后,荣升“人力资源部经理”的阮巧巧明显感觉到人手不够。十个姜族壮妇又被拨去进山打猎了,能供她支配的苦力就剩田里这几个壮妇,加上十来个青壮年男人。
此刻,大家正在田里忙得热火朝天,用得正是她和女神一同设计改造的石犁。牛在前面拉,人在后面推,所过之处,泥土翻起,露出一条深刻的槽沟。
犁身的结构,简单来说就像一个变形的“y”字枝桠,上面的两个分叉,一头是用来拉牛的犁辕,一头是用于人驾驶的扶手。下面的枝段是犁底,用来固定一个体薄扁平、双刃三角形的燧石石刀。对于历史上最有名、一直沿用到现代的曲辕犁,阮巧巧只知道它有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犁辕是弯曲向下成弓状的。女神又在她的基础上,在犁底和犁辕中间增添了一根轴,轴与犁辕连接的地方安有插销结构,可以通过它调节石刀入土的深浅程度,这样深耕浅耕都没问题了。
靠地吃地,地就越吃越贫,稻就越收越少,直到荒不能用。而深耕细作,能活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延长土壤使用年限的最好办法。现在是犁田,施肥,以后她还能通过轮作的方法,让这百亩稻田成为真正的良田!
可是阮巧巧还是高兴不起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基肥是侥幸够了,然而,新一轮的挑战又来了,只差没把阮巧巧愁白了头。从移栽到齐穗的这两个月,才是催熟水稻的关键期,要通过高温和肥料的双重刺激,才能达到缩短水稻生长期的目的,所以这两个月中,间歇追肥是必不可少的。她有了得天独厚的高温条件,却独独缺了关键之物,肥料。
现有的肥料数量,只够七十亩水稻的“口粮”,如果强行用它养活一百亩的水稻,怕是最后连一亩都养活不了。难道真的要她顺应天命,放弃三十亩的稻子吗?一亩能产四百斤,也就是要白白丢弃掉一万两千斤的粮食。阮巧巧肉疼啊。
成天围着阮巧巧转的姜君自然知道他在愁什么,通过这段时间的朝夕相处,看着这个小男人为了族人生计勤勤恳恳,不居功而族人敬之,她这个一族之长愈发自愧弗如。她这辈子也就好点男色,自认为还是个好族长的,要不然一开始她怎么可能赖在妘族不走、没皮没脸的偷师?她可是连名节都豁出去了!说是忍辱负重也不为过了。所以在阮巧巧的表率下,姜君的责任感爆棚,也一改吊儿郎当的做派,倒有了几分老成持重。
姜君见不得他这张苦瓜脸,开解道:“就这七十亩稻田也够妘姜两族过一个冬天了,呃,我只是打比方,我才不稀罕妘族的水稻!你别以为我不知道,妘族就是没了晚稻种了,这种一本万利的大好事给她妘族摊上了,偷着乐还来不及呢!”这话是越说越酸了,老脸微讪,“我的意思是,妘族没你,指不准就饿死在冬天里了,现在你已经救活两百多人了……”
“只要老天一天不给我判死刑,我还是想搏上一搏的。”说到底,阮巧巧就是不甘心。
“这肥料可就堆在粪坑里,除非你是神仙,能把一坑粪变成两坑?”徒增烦恼而已,姜君摇头叹息,“人力不可为的事,想有什么用?”
把一坑变成两坑……她怎么没想到呢?
双眼骤然一亮,熠熠生辉,阮巧巧笑容夺人,“姜君还真是提醒我了,不过,我不是把一坑粪变成两坑,而是十坑。”
“这?”
姜君的无意提点,倒是让阮巧巧想到了前世国家积极倡导的、在农村广泛建设开发的新能源,沼气。当然她可不是要收集能源沼气,而是要,沼气肥。要制沼气肥,得有这四样东西:能够密封的容器,制肥的原料,加上发酵用的“酵母菌”,适宜的温度。
沼气肥是最节省原料的,一倍的原料,添加十倍的水,加上适当比例的“酵母菌”,在密封的容器里润湿发酵。最后所得的沼气肥是,百分之十的沉淀沼渣,百分之九十的沼液,这个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