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砂的母矿是什么?我们都知道,丹砂其实并不神秘,就是一种红色硫化汞矿物,地表或地下水在循环中,从地壳中带来了汞离子,在浅层低温条件下与硫离子结合,就形成了硫化汞。化学分子式为hgs,理论上来说,含汞86.2%,硫13.8%,但常有杂质。呈三方晶系,通常为细粒的块状体,是提炼水银的唯一重要矿石。
话说,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的地宫中,上具天文,以宝石为天上繁星,各按其位、准确分布;下具地理,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据现代考古人员实地检测,秦始皇陵封土堆下面的土壤中,汞含量比附近地区高出八倍之多,这证明秦始皇陵的地宫确实如司马迁记载的那样,存在大量的水银。
秦始皇陵地宫水银的用途,可不只是摆出江河湖海的造型那么简单。高浓度的汞蒸气有剧毒,亦有防腐杀毒效果。不但可以使秦始皇的尸体和随葬物品保存得更久,更重要的是,它能杀死胆敢贸然闯入的盗墓者。特别是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秦始皇陵那些“有所近者辄射之”的“机关弩矢”,只怕已经形同虚设。但是汞蒸气这玩意,却不是一般盗墓者能够解决的难题。
但是,秦始皇也不能只顾杀人,忘了自己。毕竟,要复活他,还是需要有人能够突破汞蒸气之毒,进入墓室之内。看来,这“紫辰沙胎”,就是克制汞蒸气的法宝。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辰沙胎”这个名字。既然辰砂是硫化汞,那么辰砂之胎矿,必然是硫矿了。硫是亲合力非常强的非金属元素,遇到汞元素,就会成为硫化汞,也就是丹砂。这样一来,汞蒸气就无法对人体造成伤害了。
虽然我在高中选的是文科,但是化学也不算差。我很清楚:在自然界中,硫一般以自然硫、硫化氢、金属硫化物及硫酸盐等多种形式存在,并形成各类硫矿床。自然单质硫一般为针状和板状晶体,常呈不规则块体产出,通常呈致密块状,粉末状、粒状、条带状等等形态,晶形很少见。自然硫莫氏硬度为1~2,比重为2.05~2.08;质地非常脆,导电和导热性不强。颜色多为淡黄色、棕黄色,所以被称为“硫磺”;有杂质时颜色带红、绿、灰和黑色等,但是紫色几乎没有听说过。
紫辰沙胎,就是一种紫色的晶体单质硫?但是晶体硫或者紫色硫本就稀少,紫色的晶体,那几乎是世所罕有了。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一定要紫色呢?这是故意搞得很稀罕、故意装波伊么?林佑啊林佑,原来你也是个写玄幻小说的!
你如果这么想,那就是误会我了。我林佑,啥时候写过玄幻小说?我写的,基本都是真的。不瞒你说,我今天下午还特意跑到金山区的一个叫“金山嘴渔村”的地方,怀念登上金山岛的那些日子。那地方有一个东西,保存着我的回忆,这是后话,在此略去不提。
我曾听过一个说法:如果水银体温计破了,里面的水银流出来,会伤害人体。而且水银这东西是唯一的常温液态金属,一旦落地,捡都捡不起来,也就是所谓“水银泻地、无孔不入”。这时只要把硫磺粉末撒在水银上,就会形成硫化汞,水银也就不会伤人了。
我只能说,这个说法比较不靠谱。在常温下,汞和硫确实会发生反应,形成硫化汞,但这个速度非常之慢。与其撒硫磺,还不如撒土。这也就是说,如果我把硫磺粉装在防毒面具里,进入弥漫着汞蒸气的秦始皇陵,汞和硫还没来得及发生反应,我就已经吸入了大量的汞蒸气,妥妥地挂球了。
我估计,紫色硫矿,里面定然不只是硫元素,还有其他稀有金属或者非金属作为杂质掺在里面。这些杂质不但使硫矿呈现紫色,更能作为一种催化剂,加速硫与汞的化学反应,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看来,这果然是一个精心设下的千年迷局。每一个细节,都被始作俑者秦始皇嬴政,这个人中龙凤、千古一帝,考虑得无比周详。这个人对长生的追求,可谓到了痴迷甚至走火入魔的程度。
话又说回来,到了“长生不老”这个事儿上,谁又不想拼命追求呢?
这般想着,我的眼睛怔怔地望着大伯留下的那张牛皮纸出神,杂毛小道却不知道我的心思百转千回,只道:“会不会解药的配方,在里耶古镇的秦代书简上保留着,或者在那里有什么传承?喂,林兄,你愣什么愣,说句话啊?”
我“嗯”了一声,回过神来,道:“没事,我看到这纸上……后面有一句话很奇怪。”
小道不理会我,继续道:“现在天大地大,解药最大,我们……”
他话音未落,我的电话却响了起来。这夜幕已深的时刻,谁给我打电话?随意接起一听,我却瞬间脸色煞白、惊得手足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