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夫人面上露出一丝担心:“老爷说得是,可你想过没有。百官正因为鉴于土木堡之战的殷鉴,一向都抱着与民休息的态度。至于边患,也都让九边镇军自行其事,驱除了事。这次,只怕也是按照以前的法子办。”
“老爷你写折子请朝廷发大军征剿,只怕百官都会反对。老爷你养望两年,好不容易得了如此响亮的名声,这次却要惹百官不快,怕是不智。此乃妾身一管之见,或许有什么地方说得不对,还请老爷海涵。”
苏木摇了摇头:“夫人的话说得有理,不过,有的事情,为夫也不能同你明言。不如此,只怕我永远都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确实,正德恨自己设计杀了刘瑾,这两年来对他也是不问不闻,显然已经夺了他所有的情分。如果在这里在会同馆呆下去,只怕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他这两年之后按捺着没有任何动作,没有试图重回政坛,等的就是鞑靼人入侵的这一天。
在真实历史上,鞑靼小王子第三次入侵明朝可谓是一个分水岭。前两次进入中国,不过是为抢劫一些财物过冬,规模都不算大。但经过两次≤♀,抢劫,小王子顺利度过难关之后,又看穿了明朝边军的虚弱之后,野心膨胀,准备大干一场。
也就是从这第三入侵以来,鞑靼人只要是一遇到雪灾就举族南迁,将山陕两地北面祸害成不毛之地。
也因为如此,正德皇帝忍无可忍,终于在正德十二年的时候发全国之兵和小王子在应州来了一场空前的大会战,终于一举剪除了明朝的北方边患。
……
现在是正德六年,过了年也不过是正德七年,到正德十二年还有很长时间。
苏木等不了,也不想等。
这片时空的历史因为自己的存在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到那时还有五年,在这五年中,躬道会发生什么。
所以,苏木决定不再耽搁下去了。
为了这一天,他早在一年前就让关继宗去大同做知府,让谢自然去做山西都指挥佥事,如今又让他去大同兼领山西行都司。
可以想想,以正德的性子,肯定是巴不得跟鞑靼人打上一仗,只不过顾虑着文官们的反应,不好明说而已。
我苏木现在好歹在文官系统中也是说得上话的,如果能首倡对鞑靼用兵。就算不能让正德和我尽释前嫌,至少也能让皇帝消一口心中的郁气。
到时候,自可顺势起复回到中枢核心决策层。
当然,文官们肯定会强力反弹的,但现在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就苏木所考虑的,文官们并不是一味反对出兵,而是顾虑。
有明一朝,其实是一个很强硬的王朝。对外政策从来都没有妥协过,无汉之和亲,无宋之岁币。太祖和成祖对北方的战事,从来只一个字“打!”
即便到崇祯年国内农民军纵横十几省,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对于辽东的满清也也没想过妥协,也没起过安外必先攘内这种心思。
只不过,土木堡的教训实在太惨痛,以至于弘治皇帝在位十多年,对于北方边患都抱着相当的克制态度。
但明朝士大夫骨子里的血勇却是与生俱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