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人家的范文来现,也没什么意思。
原来,这篇文章正是明朝前七子青年后进康海参加今年春闱的反范文,也因为之次考试他中了头名,后来又当了状元。这种一流大家的文章若是不能得到吴世奇的赞扬,那才是咄咄怪事。
不对,这篇文章竟然是今年会试的题目。不,应该是真实历史上弘治十六年春闱的题目。只不过,现在这一片时空因为苏木的穿越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弘治十六年的春闱并未如期举行,而是顺延一年,变成了正德一年的恩科。
当年苏木帮导师编辑那本历代状元八股文时,导师觉得康还的文章质量很高,索性也一并收录进集子里。作为他的助手,这篇文章苏木自然记得。刚才被吴老先生一问,想也没想,脱口而出。
想到这里,苏木差一点给了自己额头一巴掌:我这是在费什么劲啊,反正真实历史上的弘治十六年春闱已经不存在了,干脆将那一期会试的题目抄给老先生好了。
如果在这么磨蹭下去,弄不好还真让吴老先生起疑。
老先生今天的心情大起大落,再不能受刺激了。
苏木也不愿意再多想,闭上嘴巴,将第二题写到纸上。
“《孟子曰无伤也》,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文王也。”吴老先生又开始背诵原文。
背完这一段之后,又要开始阐述。
苏木早被他的紧箍咒给烦透了,只想早一些将这个该死的差事给做完,好回家去睡觉。
当下,也不等吴世奇在废话下去,又开始写第三题。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个题目,也实在太简单了。”老先生不住摆头。
苏木也暗自点头,修、齐、治、平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大概意思是,正人先必正己。要想开天下太平,有所作为。读书人应该先从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着手。从而影响到一家,一地,最后一国,到全天下。
以这个思想核心引申下去,又可以引申道“吾无日不三省其身”上面。
老实说,真实历史上的弘治十六年的会试第一场的三道《四书》题难度都低,并不想用生僻的题目来难到考生。
可就因为这样的大路货考试题目人人都会,所以,在考场之上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
比如会元头衔就落到陕西武功人康海头上,在此之前,谁知道这人是谁呀?
不像正德七年的会试会元、殿试状元杨慎,还没进考场,大家都知道此人是稳拿第一的。其他人也只能去争第二名。
三道《四书》题写完之后,苏木正打算去抄《五经》题。
吴老先生却道:“不用写了,就这样吧!”
苏木:“怎么了,老先生,后面还有好多道题目呢?”
吴世奇哼了一声:“老夫说就这样了,难道你没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