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气了一番,算是正式认识了。
宋经理为范毅倒上茶说:"不知道范先生对我们私募有没有兴趣?"
范毅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宋经理,公募可是实力雄厚,前景喜人,怎么就不做公募了呢?"
宋经理淡淡一笑说:"不是不想做,而是不能做了。"
又说:"我做这一行,前后有十多年了,做基金经理也六、七年了。以前还可以说是靠头脑、靠业绩来吃饭,现在...范先生,你们是局外人,并没有切身体会,到了现在,再这么单纯讲业绩,那就是扯淡了!靠的是什么?都是靠抱团、靠跟风,靠规模。这就与我的初衷相去甚远了。既然范先生也是做股票的,多的不用说,我只跟你讲两条,你一听应该就会明白的。"
"首先一条,就是没有自我。早些年,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判断,自己的理解来做股票,赚了,亏了,心里都明明白白,跟明镜似的。现在不行了,得比排名。排名掉下来,份额就会缩水,管理费就会下来,公司利益、个人利益统统跟着受损。"
"怎么才能保证排名呢?并不想外界所想像得那样,靠基金经理操盘的水平,靠对宏观经济的准确把握,靠对大势的正确理解。说出来,你恐怕都要见笑,仅仅是靠基金经理们相互间的抱团水平。比来比去,不是比你水平比别家有多高,而是比你水平比别家更不坏。"
"每逢排名的时间段一到,各大基金之间,难免会有一番博杀,你手中所持股票哪怕再好,如果大多数基金经理不认同,一起减仓,短期看,你的业绩还是得下来;反之,哪怕你拿着一支烂到家的瘟股,只要大家手里都有它,都不去动它,甚至还往上拉一拉,你的业绩就能上去。"
"真正好的想法和思路很难在实战中得到贯彻,真正好的理念和做法也很难坚持。有的只是'大家是怎么做的';?而根本没有、也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气氛,能活活把你憋屈死。"
"范先生,我这么说,你如果有怀疑,也可以自己去做一方研究。只需要多找几家基金公司的资料看看,你就会发现,现在,不管A基金、B基金,只要是公募,所持股份基本都大同小异,无非是仓位的多少而已。千家一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你不可能有自我、不可能有个性,当然了,有了自我、有了个性,往往吃亏的就会是你。"
宋经理喝着茶,继续说:"另一个呢,就是没有前途。现在的基金,排名、份额才是首选。赚不赚钱倒在其次。再亏损,只要基民不用脚投票,份额摆在那儿,每年你照样可以收管理费。反之,你赚钱了,基民想着见好就收,大量赎回,你的份额减少了,管理费反而下来了。"
"所以,最好的操作境界就是微赚或者微亏,让你'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死不活,最好是永远地呆在里面,年年为公司贡献管理费。这样的套路,公司泡得起,我们可就泡不起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