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袋麦子,进财突然间做出了一个令他自己都感到震惊的举动来。
收完麦子,进财第二次迈进了老族长家的院门。老族长这次待他比上次稍稍客气了些,请他坐到椅子上和他说话。进财满脸通红地说明了来意:“族长爷,我来到村里村人都待我不错。如今家里刚刚收了麦子,我想蒸上几锅馒头挨家挨户送去一个表表心意。”
进财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是想他一个初来乍到的外乡人以后要村人帮忙的地方多了去了,趁着眼下收上来几石麦子蒸上几锅馒头,讨他们个欢心以后也容易相处。进财佃了王静火几亩地,一年能收多少粮食,别看族长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心里比谁都清楚,这是个明眼人。他略微沉思了片刻,故意问道:“娃,你家收上来多少麦子?”
进财说:“有一两石吧!”
老族长捋着胡子半晌没有吭气,过了一会他说:“娃,你知道村里有多少户人家吗?”
“我早打听清楚了,共有二百来户!”
“这事你要拿捏准了,怕是得你半石麦子啊!你把家里的麦子都用了,老婆娃娃们吃啥?”
进财豁达地说:“只要有我这双手,饿不着他们!”
老族长眯着眼睛一口答应了进财的请求,这是好事他没有理由不答应。到了蒸馒头这天,老族长亲手把祠堂的钥匙交到进财手里让他到祠堂大院里操办这事。老族长把这事安排在祠堂里,一来祠堂里有口公用的大锅,二来祠堂里的地方宽敞,有人帮忙时也能转得开身子。还有一层意思老族长没有明说,祠堂位于村子正中间紧挨着街道,这地儿是全村各类消息的集散地。进财只要一蒸开馒头,这事不消一袋烟的功夫就能传遍整个村子。进财当然清楚老族长的用意,族长这是在变着法地关照他。老族长安排好这事后,又打发几个手脚利索的年轻媳妇来帮燕儿揉面。
当进财和燕儿把馒头全都蒸好后,老族长亲自在村里敲着锣叫各家各户的男人们到祠堂里开会。老族长已有多年没有这样大张旗鼓地召集过村人了,听到锣声村人全都赶了过来。老族长站到人群前,拉着面红耳赤的进财对村人说:“大家伙都认识这娃吧,他刚来时过的啥光景你们全都瞧见了,我也不多说。如今刚收完麦子,这娃为了表示对你们的谢意特意蒸了几锅馒头,一家送一个!馒头随说不是啥值钱的东西,可也不是一般家户说吃就能吃上的。礼轻情意重,难为这娃的一片苦心了……”
老族长说完,已有几个后生抬着几大箩筐的馒头走到了人群前头。村人看到箩筐里的馒头,惊得直吐舌头。雪白的馒头没有丁点儿的掺假,用得全都是货真价实的头遍白面。馒头蒸得比南瓜还大,当中点着一点红红的朱砂,这么大的馒头他们还从来没见过,这要用去多少白面哪!村人默默地从进财面前走过,每家都领走了一只雪白的大馒头。他们在领馒头的时候,无不对进财投去恭敬的一瞥,言语间也不由得对他客气起来。待村人领完馒头,老族长更是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大胆举动,他敲了一下手中的锣,说:“今日个,我要把这娃的名字记进本本哩!”
村人嗡嗡蝇蝇吵成了一团,私下里悄悄议论着这事,有几个后生不满地说:“他是个外来户,这样做怕是不合适吧!再说村里也没有这样的先例……”
老族长敲了一下锣,脸色凝重地反驳道:“这娃跟你们喝着同一口井里的水,种着同样一块地,从今往后他就是咱村的人了,不能再把他当外人看哪!把他的名字记到本本里,是我再三寻思过的,没啥不合适的!”
老族长说完人群里已是鸦雀无声,村人都默认了族长的决定。像进财这样仁义的主,名字不记到本本里,还有啥人能有资格进本本。连村里最有学问的两个大秀才,也忍不住夸起了进财。刘秀才对村人说:孺子可教啊!王秀才则对人们说:此人必成大器!进财来村里连一年都不到,名字就进了本本,这让刘王坡的男女老少们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