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所言之事,也正与两人讨论的话题相关。
“……小侄此举,乃是关乎天下黎民之举,与旁人无关,而后果也当由小侄一身担当,曾伯父若是有感于小侄一番赤诚,便请不要横加干涉,拂了小侄报国之意。小侄伯安,百拜顿首。”
“可惜了,可惜了……”曾鉴看完信,便将信递给谢宏,自己连连叹息有声,也不知他是叹息王守仁即将面对的遭遇,还是没能让他最欣赏的两个人携手起来,共图大事。
谢宏也不过于纠结,他记得历史上王守仁是被刘瑾给赶出京城,受了重挫,也因此受到了诸多磨练,最后才成为一代大家。
现在刘瑾被自己打压下去,完全不成气候,可历史似乎是有惯姓的,对方居然又是因为自己开海的举措,得罪了江南士人,若是自己不伸手,显然他的遭遇会比原本历史上的更糟糕。
当曰,张鼐的话谢宏记得清楚:身败名裂,万劫不复!敢于动士人们的利益,这就是通常的下场,现在的攻讦不过是要坏王守仁的名,罢他的官,下一步,就算是要他的命,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那么……自己还是应该做点什么吧?谢宏摸着下巴,想的很是入神。
“谢大人,不好了,六科的言官们突然聚集在了承天门外,说是要请愿!谷公公让奴婢来问您,要怎么办?”冷丁又冲进来了一人,见到谢宏便象见到救星了一样,语气间很有些气急败坏的感觉。
“哦,嗯?”谢宏抬眼一看,却是三公公来了,显然是有大事发生了,不然这个大忙人怎么会出来?而且他口中叫喊的这事儿,好像有点奇怪啊。
“六科的言官?谁给的他们这么大胆子,莫不是疯了吗?”都察院已经被谢宏洗过了一遍,那些愣头青或者顽固派已经被清理干净了,剩下的纵是对谢宏不满,也只能忍气吞声了,敢怒而不敢言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明朝的言官并不单是都察院,六科的言官们也是颇为犀利的。从前两边是同气连枝,谢宏压服朝堂之后,两边也是同命鸳鸯,六科那边虽然没受到清洗,可却也都认清了现实,没什么人敢闹事。
可今天似乎出了点意外,让谢宏颇为诧异,难不成那帮书呆子真的是读书读坏了脑子,又或者是弹劾王守仁导致兴奋过度了?不然怎么会搞这种幺蛾子出来?给脸不要脸,难道非得必老子立法,以后不许士人非法集会?
“都是江南那边来的多封急报引起的……”三公公胆子小,没节艹,一遇到大事就慌神,实在是个扶不起的刘阿斗,不过比起文盲谷胖子,或者阴险狡诈的刘瑾,还算是个好公公,谢宏也能将就先用着了。
“……风闻朝廷欲开海禁,盗匪大起,倭人入寇,导致漕运有断绝之虞?”谢宏一听之下,当即便是脸色大变,这一手实实在在的出乎了他的预料。
什么叫无耻?这就是了,极度的无耻啊,简直是一点脸都不要了。
什么是国蠹?这群人就是,为了点黄白之物,居然连倭寇都给整出来了!现在可是正德年间,戚继光等抗倭名将甚至都还没出生呢,哪里来的倭寇?
那些名将都是应时势而出的,纵是戚继光天赋奇才,无可替代,可若是正德年间倭寇就已然凶焰大炽,也会有俞大猷之类战将应运而生吧?
但实际上并没有,就算此时沿海有些真假倭寇,也不可能造成什么大祸患,何况这些奏疏中还说倭寇威胁到了漕运。运河距离海边远着呢,倭寇要是都跑到运河附近了,那还是明朝的倭寇吗?我擦,这尼玛就是后世的侵华战争啊,这帮士大夫真有想象力。
“这些奏疏刚一入宫,言官们就出来了,为首的是户部给事中刘德纲……”三公公神情慌乱,记姓却好,说话也是头头是道的,也算是一种才干了。
“他们说海禁乃是祖宗成法,开之有害无益,为免朝野不宁,天下动荡,请皇上严惩王守仁,并公诸天下,以儆效尤,再有敢言开海者,皆循此例!”
“这个刘德纲胆子倒是不小……”谢宏面色如水,语气间却是杀气森然。
“谢大人,这人是前大学士刘健儿子,而且他兄长早逝,他如今已经算得上是刘家的一脉单传了,他清名昭著,在朝中颇有几分名望……”三公公又是提醒道。
“刘健的儿子?”谢宏冷笑道:“也罢,上次没有搞株连,是我的失误,这次干脆给他来个断子绝孙好了。国蠹无耻,唯杀可止!哼,既然你们不知死活,那也别怪我手狠,这是你们逼我的,你们这是自寻死路!”
谢宏振臂厉喝道:“来人,备车,本官要进宫去见皇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