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兵去对付谢宏,也是来不及了的。
以这个时候的军心来说,只怕走不到战场,就得逃散一半人了,等面对黄龙旗的时候,只怕马上就会步了腾骧右卫的后尘。
再等他们看到谷大用携来的正德手谕,以及廖浪、耿忠两个指挥使,以及孙松、梁成等人的人头时,众人都是噤若寒蝉,那些个曾提出要响应王岳的人更是大汗淋漓。
很显然,王岳手下的中坚力量已经消失了,这会儿哪里还会有人想着力挺王岳?大伙儿心里转得都是立功赎罪,以免被找后账的心思了。
于是,等谷大用下令开拔的时候,原本迟疑不前的禁军立刻就行动了起来,这一次走的是东华门。腾骧左卫的指挥使章武本来就是个油滑之人,虽然是王岳的心腹,可王岳调兵的时候,他见属下情绪不稳,也不敢响应,想着看看风色。
等到谷大用率御马监的禁军主力到来的时候,他哪里还不知道王岳大势已去?东华门的腾骧左卫也马上就倒戈,加入了禁军的大队。紫禁城内最后的一丝变数也消弭了,谷大用和刘瑾都是大喜,马上派人传信报喜。
“大哥,你真是太神了,我原本还以为要经历一场苦战呢,结果这么快就结束了。嗯,主要是你事先的那些布置,否则不会这么顺利的,可大哥你到底是怎么预计到的会有今天这场变乱的?要不是你早就跟我说过,我肯定也想不到。”
勇士营溃败后,谢宏就追上了正德。之前是不得已,才让他上了前线,现在大局已定,那就没有任何冒险的必要了。
因此,尽管正德喋喋抱怨个不休,一会儿说冲锋的时候不过瘾,只能用暗器打人,而不能艹棒肉搏;一会儿又说谢宏不让他追击,扫了他的兴致;最后又说禁军不禁打,没能让他尽兴,可谢宏还是紧紧的拽住了他。
等钱宁和谷大用的信使到来时,正德这才停止了抱怨,转而聆听那两处的情况,等得知大局已定的时候,他又不由感叹起来。
和王岳想的一样,正德也觉得谢宏就像是先知先觉,知道有这么一场变乱似的,才预先伏下了这么多后手,一环接一环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奠定了胜局。
可明明谢宏之前就没来过京城,对朝局的了解还及不上他,怎么就能算计到这种地步呢?简直跟评话里的那个孔明都差不多了。
“其实……”谢宏想了想,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答案很简单,他是穿越来的,即便对历史的细节不太了解,可大致的走势还是知道的,既然跟正德组了队,那么前世正德面对过的那些敌人,经历过的凶险,他也是必然要面对和经历的。
就谢宏所知,前世的正德和外廷关系很糟糕,小规模的摩擦不计其数,而两次大规模的碰撞,则是有两次。
第一次就是正德元年的时候,外廷众臣奏请正德杀八虎,而正德不从的那次。那一次碰撞的具体过程谢宏不知道,可他知道结果是正德赢了,八虎上位,刘瑾煊赫一时,成了闻名后世的大太监。
可在亲身经历的这次变乱中,谢宏实际参考的却是正德和外朝的第二次碰撞,也就是正德输了的那一次,也就是他连命都输掉了的那一次变故。
谢宏很清楚,自己的穿越肯定是引起了很多蝴蝶效应。
若是没有他,正德不可能在即位之初就偷跑去宣府,也不可能有珍宝斋以及之后的甲子园、常春藤书院的出现。要是没有这些,以他的了解,正德跟外廷的关系也不会恶化到如今的地步。
历史上正德元年的那次变乱,他不知道正德到底是怎么获胜的。但依照他的判断,无非就是趁着外廷警惕姓不高的时候,正德突然进行了一次斩首行动,用少量心腹拿下了没有防备的王岳,然后取得了禁军的控制权,进而控制了京营,最终奠定了胜局。
可在有了他谢宏的这个正德元年,正德也是如鱼得水,折腾劲肯定比前世大多了,虽然还没能把京城变成一个大游乐场,可也相去不远了。因此,他跟外廷的关系一下就降到了冰点,甚至可以跟前世他死前那时候差不多。
于是,外廷开始行动了,这次行动的模式,其实跟正德十六年,江彬面对的那次差不多。
那一次,正德也是入了紫禁城,然后杨廷和就命令太监张永、武定侯郭勋、安边伯许泰、尚书王宪分守皇城四门以及京城九门等各处要害,直到正德驾崩之时,他也没能再走出皇城半步。
而在那个时候,跟谢宏一样,面对着今曰这样的局面的人,则是江彬。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