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第322章让巴斯滕更伟大的人
----------------------------------------------------------------------------------
“小雪,刚才卖皮衣的那位中年大叔,我怎么觉得有点眼熟呢?”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朱球两手空空的返回了旅店,没办法,谁让这些摆地摊的俄罗斯人卖的东西,比南京路上所谓的高档服装店里卖得还要贵呢。对朱球来说,买这点东西倒是不在话下,可人心嘛,直观的比较之下总归是不平衡的。
“是吗,你以前见过他?你不是说是第一次来莫斯科吗?”
小雪对朱球的话倒是没太在意,在她想来,很多俄罗斯男性,看起来几乎就是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在他们面前偶尔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倒也不不足为奇,也许老板以前在哪儿见过样貌相似的俄罗斯人也说不定。
“应该没有见过吧。”
经秘书小雪这么一说,朱球也想起了,自己以前面对面见过的俄罗斯人,除了当初在外语学院的那几个有过寥寥几面的俄罗斯留学生外,其他的,好像都是在电视、网络上见到的了。至于“穿越”后,那就更没有结识什么俄罗斯人了——如果有的话,那位有着二分之一俄罗斯血统的意大利老国脚维尔乔伍德。勉强算是一个。
难道在大街上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穿越前留下的记忆?又或是自己的“前身”,在几年前苏东巨变前后。也跟那些俄国佬产生了某种交集?呃,应该第一种推测貌似比较合理吧,因为朱某人突然想起,之前吆卖衣服那位大叔的形象,还真有点符合苏联名著《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那位华斯科夫准尉的“光辉”形象。
外面天寒地冻的,是哪也甭想去。呆在酒店里,据酒店经理介绍。夜晚的时光好像也并不难打发,那丫信誓旦旦的表示哪也不去的话,守着一台电视机足矣。那就看看俄国佬的电视吧,这时候嘛。好看的电视剧、娱乐节目啥的是基本不用想了,不过朱球完全没想到的是,这时候的莫斯科,仅在这家旅馆内,可以接收到的“当地”的电视频道数量,足有六十多套,已经多得到了令人为止咋舌的地步。
随着93年、94年大量的军事通讯卫星“民用化”——换个提法也可以说成是“国有的东西私有化”,俄罗斯境内大量的电视台、广播站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了起来,比起其他国家的电视台来。这些“新生”的俄罗斯电视台,有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很容易的就能实现由地方电视台到跨区域甚至是全国性质电视台的过渡。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是这些电视台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找寻到可以让他们摆脱地域限制的通讯卫星资源。人家美国、西欧的电视台在租用卫星方面,可是一笔大的投入,而这些俄罗斯电视台呢,却不用为此担心,因为这方面的租金非常低廉。甚至很多电视台的幕后老板,自己就拥有卫星。
在俄罗斯。对它们来说,压根儿就没有卫星电视与非卫星电视的区别——绝大部分电视台都玩的是卫星,仅有的几家有线电视台,基本上都是作为地方政府备用的公用资源使用。不是有句笑话说的么,别的国家那是拼命的买军舰、造航母,可俄罗斯人的军舰却停在港口当码头使用。同样的道理,别的国家缺卫星,可俄罗斯人却把自认为淘汰下来的卫星连扔带甩,尤其是军事民用化的通讯卫星这块,那就是一封闭化的买方市场。
随意翻看着这些频道,倒是有不少的节目,成了单纯的宣扬政治经济主张、体现某集团意志的有力工具,也难怪在经济不景气下,电视业还得到了这么大的发展。看来这些接收了大量西方化思潮的俄罗斯富商、政客们,还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下了前苏联时期的一大“优良”传统,在这些人眼里,对“宣传”的把握、对“舆论”的掌控,远比那些西方大佬们看得还要重要,至于这些电视台究竟能不能赚钱?鬼才知道!
管中窥豹,看来俄罗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还远没有达到老百姓期盼的“正常化”程度,这种相对混乱的情况下,低迷的俄罗斯足球,注定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寒冬。
翻看着这一大堆的频道,看得快要眼花缭乱时,朱球总算老实的锁定在了一部老得掉渣的前苏联影片上,重温经典,这睡觉前的时光,总算是打法过去了。
---------------------------------------------------------------------------------------------------
第二天,联盟杯第四轮第一回合的比赛,就在朱球之前参观过的那座“荒凉”的体育场内进行。开球时间订在了下午一点,再晚的话,那就不是在踢球了,而是寒冷的天气里,一边打着哆嗦,一边没命的奔跑,并且互相比赛似的吐着哈气了。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