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钧见郑振坤气得额头上都冒青筋了,只觉一阵好笑,郑振坤一向都是以豁达儒雅的形象示人,他还从没见这位郑总如此失态过。
也难怪郑振坤会生气,这歌林唱片做得实在有些太过了,同样的招数,去年就用过两次,今年又来了。偏偏郑振坤对此还无计可施,只得老老实实的被人卡脖子。
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以行政力量打击对手虽然很有效果,但传出去绝对是不光彩,且招其他唱片公司忌惮的。
可歌林一家才开两三年的公司,靠正面手段又如何能赢得过海山唱片?
要说海山唱片在台湾已经发展十多年了,应该有相当大的人脉才是,怎么会在这上面被人压得死死的?
一方面是歌林身后的靠山硬,另一方面也是郑振坤倒霉。他的关系大都在文化局那边,王梓钧能轻易地和文化局的王洪钧走近,也有郑振坤的面子在。可惜,现在台湾的文化出版权利全都划归新闻局管,郑振坤就有些抓瞎了。
吐槽一通,郑振坤的火气才降下来,说道:“看来刘文正出唱片的事情要缓缓了。”
王梓钧问:“歌林为什么要这么做?”
郑振坤道:“歌林那边也挖到一个很有能力的新人,叫叶佳修,准备全力捧红。叶佳修和刘文正的风格很像,所以那边现在是想尽一切办法打压刘文正。”
叶佳修……王梓钧听了一阵无语,他写给刘文正的《乡间的小路》,其原创作者正是叶佳修,想不到李鬼遇到李逵了。
叶佳修没听说过?《外婆的澎湖湾》总听过吧!叶佳修是台湾民歌的奠基者之一,田园派歌曲的开山鼻祖,论在华语流行乐史的地位,并不比罗大佑等人低。
王梓钧问:“歌词审查那边说没说具体哪里出了问题?”
郑振坤道:“还能有什么问题?无非就是歌曲内容消极,勒令改正。听说歌林那边马上要给叶佳修发唱片了,估计文正的歌要等到那边的唱片发完之后才能通过。”
“谁在卡着?打听清楚了没有?”王梓钧问。
郑振坤道:“新闻局出版事业处的处长陈其鸿亲自过问的。我探了下他的口风,他也是迫不得已。”
王梓钧诧异道:“难道是新闻局的局长钱复在搞鬼?不会吧,我听说这人挺正的。”
钱复与连战等人并称台湾四大公子,是老蒋的秘书出身,小蒋今后的心腹,如今正处于上升期。他这样的人,想来不会对两家唱片公司间的龌龊小事费心思。
郑振坤摇头道:“应该不会,钱局长刚忙完了电影和音乐圈的事情,电视也要改革,另外那帮诗人和作家也在闹运动,现在岛内文化界乱成一团,他忙得整天都见不到人,哪里会过问这些事情。反正歌林的幕后老板神通广大得很,说不定是请了哪路神仙来。”
王梓钧道:“要不直接找钱局长说说情?”
“见过了,请他吃饭没请动。”郑振坤无奈道。
王梓钧说:“没通过的有几首?灌唱片的时候漏掉就是。”
“也只好这样了。”郑振坤点头说。他发脾气倒不仅仅是因为一张唱片发不了,而是被人隔三差五地背后捅刀不舒服。
王梓钧笑道:“不就是歌手之间抢风头吗?让给歌林又如何。”
郑振坤道:“可人家步步紧逼啊。”
王梓钧说:“现在台湾有电影金马奖,音乐上有影响力的奖项却没有,不如我们弄一个出来?”
“好啊!梓钧,你可是我的诸葛亮啊。”郑振坤眼睛一亮,若是能做出一个在台湾、甚至是整个华语乐坛有影响力的音乐奖项出来,那么海山在华语乐坛的影响力将会达到一个巅峰。跟这个比起来,个把个歌手之间的争夺,那简直是小儿科。
郑振坤拉王梓钧坐下,剪了支雪茄递过来,问道:“说说看,你打算怎么做?”
王梓钧道:“首先是要搞起来一个权威的,被大家认可的奖项评委会,海山公司资源丰富,郑老哥你认识的人又多,这点不难吧;设立奖项,这点可以参照美国、曰本的专业奖项,什么最佳新人、最佳唱片,设得全面一些;其他的奖项名字、奖杯的外形可以找专业人士设计。至于如何推广这个大奖,这方面你比我懂得更多,就不需要我来多嘴了。”
郑振坤抽着雪茄没有说话,看样子是在考虑如何运作,想了半天才道:“就叫‘海山奖’如何?”
“不妥。”王梓钧摇头,“海山已经是台湾乐坛的老大哥了,不需要借此扩大名气。我觉得一个大奖想要成功的先觉条件就是公平,至少看上去公平。如果叫‘海山奖’,其他公司或者外地的歌手听了之后,会直观的认为评奖过程有猫腻,会认为只要是海山的歌手,就能更容易拿奖。我们首先要给这个奖定位,不是台湾乐坛的大奖,而是整个华语乐坛最权威、最公正的音乐大奖,东南亚和香港也可以拉进来,甚至可以设置最佳粤语歌这样的奖项。”
郑振坤笑得像头老狐狸,指着王梓钧道:“你的心有点大啊。”
王梓钧无辜地耸耸肩。
“大奖的事情留着慢慢做吧,反正离年底还早着呢。这几个月得狠狠地敲敲歌林一下,不然还真把我郑振坤当软柿子捏。”郑振坤这个好脾气的人这次是真生气了,“家昌和你现在都不务正业,跑去拍电影去了,真是头疼。歌林那边甄妮的新唱片就要出了,你这次可得拉老哥我一把,狠狠地拆那边一次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