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浩楠不可能看不到这些微妙的关系和制衡机制,可作为新任不久的省委书记,面对老成持重、经验丰富的闫博年,尊重的同时也感到抗衡能力的不足。 ()好在闫博年并没有很深的权力欲望,或者说早就有赋闲离职的退意,并没有过多地给这个新晋省委书记设置障碍,相反倒是为他顺利落地提供了必要的帮助,使赵浩楠深为感激,并心生敬意。
可对于接替闫博年升任省长职务的林东生,赵浩楠却不能不认真对待。海东系正宗的出身,大企业负责人的履历,多年副省长的经历,兼具海东系和企业系两个体系的人脉和关系资源,都使得林东生强势的行为方式,具有了充足的底气,加之多年副省长积累的在京高层和老干部的关系,取代闫博年,成为本土干部的领军人物,自然是顺理成章,也是众望所归的。
可林东生却不像闫博年一样浑圆,处处透着老谋深算的精到和厚重,而且经历了老伙计王通突然辞世的打击,对于自己的未来和权力也心生厌倦,甚至心生退意。这也是他拒绝中央安排,在卸任省长职务后到北京任职的主要原因。林东生蛰伏多年,好容易熬到了省长的职位上,身体和仕途都处在上升期,信心满满地准备大干一番,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样的形势下,对权力的渴求是异乎寻常的,也是与赵浩楠的愿望,有着很大冲突和矛盾的。
制衡林东生,赵浩楠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依靠闫博年的影响和号召力,对此赵浩楠是清楚的,也是不遗余力的。对于闫博年提出齐天翔挂职河海省纪委的要求,不但不认为是一种交换和要挟,反而认为是一个天大的机会摆在了眼前,不仅积极促成,而且在挂职结束后积极运作齐天翔留在了省纪委,并以正厅级的身份,出任原本需要常委才能担任的省纪委书记一职。
作为沟通和联系闫博年的纽带,赵浩楠起初并不把齐天翔的作为很挂在心上,认为不过是一场潜在交易的筹码,目的还是稳定河海官场的局势,制衡林东生的一种手段。事实上由于闫博年或多或少地施加个人影响,赵浩楠在河海任职期间还算是顺风顺水,也得到了中央高层的认可,这与闫博年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对于这种难得的平衡,赵浩楠也曾经许多次反思,如果没有与闫博年的交换,会不会得到相反的结果。理智告诉他,以闫博年的政治智慧和所处的地位,是不会为这些利益所屈尊的。即使没有这些置换,他也是会这么做的,因为这样的结果符合河海省平稳发展的实际,更符合中央高层的意愿。闫博年能够退养河海,这不仅是省部级干部中少见的安排,能够顺利实施,足见中央与闫博年是有着一定的规划的。不然这一切的反常举动,就没有合理的解释。
明白了这些,赵浩楠的内心平和了许多,而且随着齐天翔从后台走向前台,以往众人眼里的学者和书呆子,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正直的秉性,以及与学识俱来的出色的表现和个人能力,都让赵浩楠及很多人眼前一亮,也对自己的选择有了深深的自豪和得意。
这之前只是省纪委老书记张凌之的赞赏,上任省纪委书记之后是平原县之行,齐天翔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务实和谋略,也展现了他处理复杂突发事件的冷静和超常能力,而且大局观和政治智慧,也达到了超常的程度。收到的效果不仅使中纪委领导大为赞赏,更是给他贴上了铁面判官的标签。
这之后赵浩楠越发地看重齐天翔了,已经不是过多考虑到与闫博年的交换,而是对齐天翔本人能力和潜质的重视了。不仅尽力为齐天翔理清任职障碍,而且力排众议将齐天翔任命为刚成立的省深改小组专职副组长,以正厅级的职位力压多位副省长和省委常委,事实上也是侧面表示了省委力主齐天翔再走一步的倾向。这些举措也一度引起了包括林东生在内,很多省政府官员的不满,可省委方面的事情,作为政府省长的林东生,也还是难以干涉的,何况还有着闫博年的影响存在,也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可齐天翔是赵浩楠集团的得力干将,却已经成为河海官场公认的事实。
即使林东生没有表现出公开的意见,甚至在齐天翔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