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陷,甚至还有厌胜之术发生。陛下高枕无忧,方能调理好身体。”武媚说道。
“可是宝莱,义母有责任提醒你一句,当了皇后便是一条不归路,稍有不慎,便像王皇后那样万劫不复,而如果想要做好,就得不停的往前走,绝对不能滞留和停顿,这也就是说,要给自己的肩头不断增加重量。”
“义母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
“我跟你不一样,我只不过是位同太后而已,许多不愿意管的事情自然可以不管,甚至还有退休的时候。”袁紫烟认真说道:“而如果你要选择这条路子,将来的几十年都会像一头牛一般,每日负重前行,甚至还要受到舆论的鞭打。这时候年轻还好说,等到了六七十岁,可能就不堪重负了。”
“呵呵!”武媚笑个不停,说道:“父亲在世之时,听说祖父是三十多岁便早逝了,父亲也无非是五十有余,我如今已经过了而立之年,还能有多少年的活头,说这些还太早吧。”
袁紫烟微笑不语,正所谓盖棺而论,人没到最后时刻,一切就不能成为定论。
也好,只要是武媚做好了心理准备,袁紫烟就有把握。而如果说是她力辞后位,李治也拿她没有办法。另外,袁紫烟也让武媚不要闲着,有时间就多为自己争取一些机会,大胆去做,出了事儿她会担着呢。
武媚心领神会,本就与宫人关系不错,此时都知道她要跃上枝头,更是争先恐后的巴结不说。女人们都善妒,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还得从朝臣们下手。
长孙无忌的人肯定动不了,传到他的耳朵里还会扣上拉拢大臣的罪名,那就得从反对方入手。武媚整日处理奏折,对朝堂人脉关系十分清楚,还真就发现了一件有利的事情,或许到时候此人就可以为自己打破僵局。
武媚暗中派人传话,透露出去些消息,然后便不再有所动作,视情况发展再定。
几日后,早朝之上,李治提出了立后之事,朝堂上一片沉默,可以说是鸦雀无声,大家都是试探观望,看看都有哪些出头鸟先来说话。
其实私底下,长孙无忌以及褚遂良等老臣已经商议过多次,对于说辞也都对好了,就等着今日大爆发之时将皇帝的念头彻底打消。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倒都是一个团结队伍,褚遂良虽然位置和长孙无忌同样高,但势力并没有他的大,所以自告奋勇,自己先来死谏陛下,保全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含泪拱手道谢,搞得跟生离死别似的很让人感动。
袁紫烟坐在上方并未发话,今天她的位置倒是有些敏感,毕竟武昭仪是其带大的,从高祖之时起,两人就相识,情同母女。确切说,在武媚的心中,袁紫烟的地位远超自己的母亲。
所以,袁紫烟此刻不说话不是摆酷,而是避嫌。
“陛下,此时宫内外正值动乱之际,且后廷御妻相差无几,不好甄选,最为重要之事,册立皇后则设计太子之位,皇子们尚且年幼,陛下又值壮年,不宜过早册立。”
终于,褚遂良上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导火索,朝堂上立刻热闹起来,不少人跟着附和。
李治没有表态,耐心等待,过了一会儿,朝堂上立刻又安静了下来,等待反对声音的响起。
长孙无忌暗自冲褚遂良投了个赞许的眼色,只要国师不说话,也没有重臣提出反对,这事儿多半就要搁浅,日后再想其他应对之策。
此时的长孙无忌也是拼了,他可是向来反对武昭仪的,如果武昭仪成为皇后,自己绝对没有好下场。
比刚才的沉默时间还要长,袁紫烟更不着急,这是历史大趋势,这时候没人说话,早晚都会有的。
长孙无忌更加看不懂袁紫烟,这是胸有成竹呢,还是真的没有野心呢?
长孙无忌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袁紫烟,还有与其来往密切的几位大臣身上,却疏忽了朝堂之上一个小人物就要华丽丽的登上历史舞台。
而往往小人物都能改变历史轨道,令人防不胜防。
“启禀陛下,臣以为,正因为内忧外患之际,皇后不仅要立,而且还迫在眉睫!”
说话的正是弘文馆学士李义府,因其一味迎合讨好袁紫烟,深得长孙无忌的厌恶,而李义府也不是个自觉之辈,广结朋党,为人嚣张,所以找了他几条罪责上奏朝廷,将他贬为了壁州司马。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来了,既然李义府被外放,为何此人还在朝堂之上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