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也感到比较意外,综合起来,也就这两个皇子目前的综合得分比较高一些,其余人都没有想过。
“国师是指?”
“晋王李治。”袁紫烟淡淡道。
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停留在他们印象当中,晋王还是那个动不动就哭鼻子的小孩儿,怎么突然之间就被推到了立储的风口浪尖上?
“陛下,晋王品行相貌才情俱佳,但性格柔弱,去岁祭奠文德皇后,众人之间还曾痛哭一番,难为君主?”萧瑀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萧大人,男儿有泪不是罪,试问在座各位,谁没有哭过?难道哭几声就说明性格软弱了吗?”袁紫烟环视众人,又说道:“治儿爱憎分明,是真性情。文德皇后仙逝多年,而治儿却视其为在世,若比仁孝,诸皇子当中没有一个可以比得上晋王。”
“但晋王学识不如魏王,武艺不敌吴王,弃优而择,似有不妥?”房玄龄也忍不住提出质疑。
“房大人,如果以陛下的标准来择选太子,只怕是皇子当中也挑不出一个来。”袁紫烟先给李世民戴了顶高帽子,又接着说道:“治儿在四岁之时便心怀天下,语出惊人,想必陛下以及当时在场的大人们都记忆犹新,且如今太平盛世,不需要马背上拼杀江山。咱们说的实在点,多少唐初的武将们,现在无用武之地,我听说尉迟恭都开始养猫了呢!”
哄。众人大笑,长孙无忌面带凝重之色,太子之位可不是随口指定。上前一步,目光如炬,直视袁紫烟:“国师今日语出惊人,试问所推举之人,偏偏是晋王呢?”
“治儿嫡出皇子,相貌俊朗,仁孝无双。也许是哥哥们的光环太过夺目。所以常常让诸位疼爱皇子们的大人以为,治儿还是当初那个哭哭啼啼的小孩子。”袁紫烟略作停顿,动情的说道:“陛下重情重义。最希望看到的是儿女团结安泰,虽太子谋逆,依然留其性命。治儿良善,他做太子。可保兄弟平安。若是换做他人,实在难说会有怎样的结局。”
李世民周身一颤,眼中瞬间闪出一点泪光,这句话才真正触动了他,李恪背后是前朝实力,而魏王排挤太子,也有不少人敌视,否则怎会有弹劾他的奏折接连而至?反倒是不争不抢的李治。或许真的是最佳选择。
李世民虽然有所动摇,但是依然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心乱如麻的宣布退朝,此事再作商议。
群臣们议论纷纷,重心自然是晋王李治。而李世民之所以拖延几天,其实还想再观察下,几个儿子在得知成为太子人选之时,究竟是何反应。
对于李治,袁紫烟早就有所安排,凡事有武媚在旁边指点,不会有大差错。李治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两个哥哥都比他优秀一百倍,做皇帝的事情根本轮不到他,而且李治本人也对于做皇帝没有任何兴趣,最希望的就是能成为一位清闲王爷,琴棋书画,谈笑鸿儒,远离尘嚣。
杨淑妃小心谨慎了一辈子,此时难免心潮澎湃,紧张的晚上睡不着觉。作为母亲,她当然希望儿子有万众瞩目的时候,以前小心做事是怕保不住性命,如今却有不同,陛下对儿子刮目相看,做母亲的当然也要替他争取一番。
思索再三,杨淑妃还是暗中给李恪去了一封信,大致意思就是让他心怀悲悯,安静度日,另外就是些家常关切的话。杨淑妃话外的意思就是,她已得知朝堂动向,仁孝的皇子更受陛下喜欢,所以让李恪安分守己,不要有其他举动。由于担心信件中途被人掉包,所以用词都很简单。
华露殿的萧昭容也敲不下去木鱼了,激动万分。没想到预言成真,自己的外孙真的有天子之命。于是萧昭容给李恪也送去了一样东西,是本手抄写的佛经,里面夹带了一张字条,上面只写了一句话,苦海行舟,内有玄机。从表面意思理解,那就是让李恪静心阅读这本佛经,修身养性。
魏王自然不用说,自幼被一群人高高捧在天上,此时更是兴奋的上窜下蹦,重金结交大臣,为自己拉票。
“烟姨娘,吴王和魏王都在为自己造声势,唯有晋王还和从前一样,不急不缓,真真要急死人了。”武媚跑来找袁紫烟,上来就把李治一通数落。
“呵呵,做不做皇帝是他的事情,你着什么急?”袁紫烟放下手头的书说道。
武媚的俏脸登时就红了,低头嗔道:“姨娘,明明是你力荐晋王的,怎么反倒来嘲讽我?”
“宝莱,我想问问你,这三个皇子,你认为谁来做皇帝最合适?”袁紫烟说完又补充道:“尽管大胆说,以国家社稷为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