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6章 发配军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大丈夫于马上取功名,于阵前建功业,本就是最快的崛起之路,老郭是老行伍了,说的自然不会错。

    皇帝御驾亲征,在军前行走,立功的机会比窝在地方上要多的多,这是很明显的。可老郭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林三洪的能力问题。

    林三洪那点能力,也不过是倚仗超前的眼光,能够布几个局面。因为熟知历史的发展和那些高层的做事手法,甚至熟知朱棣本人,所以才能够做出一点成绩。但是这只适用于政务方面,要是到了两军阵前,这点长处可就用不上了。

    两军对垒之际,林三洪这种不知兵不懂战的文官基本上就是个睁眼瞎,就算献上几条计策,那也是纸张谈兵,朱棣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军事,是林三洪最不擅长之处,偏偏朱棣本人就是军事大家,用自己的短处对上朱棣的长处,还想着建立功业,就好像是诸葛亮和关云长比刀法一样,还没有比就已经败到家了。

    明明知道前线不是自己合适去的地方,也的捏着鼻子认下来,老老实实收拾行装,准备到“军前效力”。

    既然是去前线,肯定得挑选几个得力的“亲兵”,这些武家营出来的山民无疑是最佳人选。

    以林三洪的身份,虽然不可能经历什么阵前厮杀,可总也要几个亲兵才感觉踏实,再怎么说那也是前线。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真的发生了什么不忍言之事,身边连个可以依靠的人都没有,就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从几十个山民当中精挑细选出二十个精壮得力的作为亲卫,由经验丰富的老兵郭炜烈为头目,总算是有了一支最基本的保卫力量。

    两军阵前才是锻炼男儿的熔炉,只要在军队翻滚几年,见过几次血火,就是顽铁也能成为精钢。一心一意望子成龙的老郭在挑选人手的时候耍了小心眼儿,把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填了进来。

    “四妹?这个……他不行吧?”

    细皮嫩肉的郭四妹,那一副柔柔弱弱的样子,要是不脱下裤子来查验的话,很容易让别人误以为他就是女扮男装的“二爷”。林三洪挑选亲卫,要的都是孔武有力的壮汉,这种不是男人的男人,还是算了吧……

    但是老郭在这个事情太执着了,不住的给林三洪说好话:“东家,你也知道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这小子是嫩了点儿,可在扬州干府兵的时候,三操**一次也没有落下,我摔打他已经两年多了,比以前大有进步……”

    郭四妹这种人,就是进步到天上去,终究也不行。看着林三洪要反对的样子,郭炜烈急忙说道:“东家别看四妹稍微有一点柔弱,可他会骑马呀,到阵前效力,会骑马的兵是有大用处的,千万莫小看了……”

    “骑马,四妹会骑马?”在这个时代,一般人很难有机会接触到马匹,林三洪想了半天也没有想起郭四妹是什么时候学会骑马的。尽管很怀疑这一点,可看在老郭爱子心切的份上,也就点头了。

    这让郭炜烈大喜过望,习惯性的揣了身材瘦小的儿子一脚:“东家这是给你机会呢,傻小子还不赶紧谢过东家?”

    经过这两年多的府兵生涯,郭四妹已经比当初强多了,虽然还是有点扭扭捏捏,可最起码看起来比那么象女人了:“多谢东家,我……我会卖力的……”

    “是卖命,”郭炜烈大吼着:“当兵吃的就是卖命粮。”

    “是,我会卖命的……”

    包括郭家父子在内的二十个亲卫和林三洪一起,晓行夜宿,差不多走了一个月,终于到陕西都司换了文书(前文忘记解释了,明初的陕西和现在的陕西省不是一个概念,所辖的地域也有很大差别),出关口逐渐进入北地草原。

    这次北伐朱棣势在必得,动员的人力物力也是空前,光是正式的战斗编制就有十几万之众,再加上个边军和地方军队派遣来的人员,就说是三十万大军也不算有很大水分。再加上运送粮秣、器械、马匹等军用物资的民夫,到底有多少和战争有关的人员已不计其数。自从出陕西以来,一路上到处都是成行接伍的民夫,兵甲相连的军队也不在少数。整个队伍浩浩荡荡,一直绵延到目力所及的尽头。

    也有许多如林三洪这样临时抽调到军前效力的官员,这些人带着随从和护卫,夹杂在川流而过的人群当中缓慢前进。

    因为在陕西都司领了马屁,众人可以骑马亲近,速度要快很多。

    郭四妹被他老爹用皮束子捆绑的如同粽子一般,牢牢的“固定”在马背上……

    “东家,我……是给你说瞎话了,四妹都没有机会接触战马,怎么会骑马呢?不过不要紧,骑马也没有什么难学的。从这里到前线还要走些日子,我担保到前线的时候,我家四妹可以纵马如飞……”

    林三洪苦笑到:“行了,老郭,你的心思我明白,不就是希望四妹能多历练历练的嘛。反正已经出来了,也不可能再要他回去,会不会骑马也无所谓了,就这样吧!”

    “嘿嘿,多谢东家,多谢东家,哪天我这个儿子要是出息了,我让他给东家磕头!”

    随着人流又走了一些时日,逐渐靠间前线,老郭很有经验的说道:“再往北三日的路程,就是克鲁伦河了,过了那条河就是蒙人的腹心重地,我估摸着皇上一定会在沿河地带驻留,仔细侦测敌人的动向……”

    这就是老兵的经验!

    郭炜烈曾经几次参加北伐,最远的一次曾经到达捕鱼儿海,可每一次到克鲁伦河的时候,明军都会做出一次集结,一来是借机休整,二来是捕捉敌人的主力。因为再往北就是蒙古人的腹心之地,贸然开赴进去的话,是很危险的。

    对于不知兵的林三洪来说,郭炜烈这个百战老兵的经验很有实际作用,一路上在老郭的指点下,也开始熟悉朱棣的战略,比如某部官军为何要驻扎,比如另外某部为何要突进等等,无不是有周密计划和详尽安排,绝对不是一句“兵发蒙古去也”就能搞定的事情。

    战争,从来就是一个繁杂琐碎的集合体,需要考虑的面面俱到,哪怕是最微小的漏洞也有可能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据老郭的介绍,皇上的这次御驾亲征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更谈不上什么新意,唯有一个“稳”字才是真正核心。

    几十万大军,互相呼应,结成一个巨大的扇面,如泰山压顶一般缓慢推进,要的就是一个“稳”字。朱棣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就是倚仗强盛的国力和军队的数量优势横扫草原,至于那些所谓的“迂回”“穿插”等等战术,根本就不在考虑之内,朱棣甚至严格限制军队的前进速度,这个用意已经很明显了。

    到是第二日,林三洪等人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前线。

    触目之所及,无比是普天盖地的营帐,各色军资堆积如山,成群结队的军兵往来调动,无数传令骑在各个营头之间如穿梭一般飞奔。

    光是在中军的营头里就走了足足一天,隔日清晨才把“林三洪奉旨候调”的折子递上去。又结结实实的等候了多半天的工夫,终于为皇帝召见。

    朱棣的大帐远比想象中的帐篷更加宽大,准确的说就是一座宫殿。帐中还残存着刚刚召开过御前会议的痕迹,挂在顶头位置的地形图还在,一身戎装的朱棣正背对帐口,出神的望着地形图……

    “臣林三洪……”

    “来了啊——”朱棣转过身子,佩刀撞击甲胄发出清脆的声响,略略的扫了林三洪一眼:“起来吧。”

    “谢恩。”

    林三洪站起身来,垂手一旁。

    朱棣静静的看着有些拘谨的林三洪,声调放低了许多:“你在扬州任上做的不错,深慰朕心。按照规矩就是放到中枢亦无不可,只是你年纪轻轻就放到重位之上未必就对国家有利。所以朕还要多给你一些历练的机会,以后也好为国出力……”朱棣的语气稍微加大了一点,似乎是在强调什么:“也要为君分忧啊!”

    林三洪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很简单的道:“是!”

    “你的眼光朕还是信得过,这次调你做参议,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放你在朕身边也好拾遗补缺。”朱棣说的很自然,语气也很清静:“想必这次北伐的情形你也知道不少,你给朕说说……”

    “臣不敢妄言。”

    “军国大事朕自有主张,也未必就听你的,说说无妨。”

    林三洪赶紧做惶恐状,后退一步说道:“臣并不知兵,对于当前情形也是道听途说,军国大事实妄议不得。如今大军深入千里,臣的那点见识于陛下帐外当值的小兵相比,都多有不如……”

    林三洪很老实的承认了自己的不足。

    在军事方面,林三洪确实不行。尤其是这种规模的大战,倾尽国力御驾亲征,绝对不能站在皇帝面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忽悠。虽然朱棣一定分辨得出什么是真知灼见什么是空口白话,不至于象后世的某个大明皇帝那样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可林三洪深知自己的短处,说的越多错的也就越多,最好还是什么都不说了。

    连外边站岗的小兵都不如,这个比如让朱棣哈哈大笑:“不错,书生议军国,多发惊人之语,却全部都是不切实际的废话空话,你比都察院的那几个书呆子要老实多了。哈哈……”

    这么大老远的调林三洪过来,说是来做参议,可林三洪对军事完全就是两眼一抹黑,不可能提供什么有用的辅助作用。就算说出一些筹划,以朱棣的强势和刚愎,肯定也不会听。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所谓的参议就是一个摆设!是朱棣为了平衡朝局做出的举措,其实他根本就不需要一个象林三洪这样的参议在身边指手画脚胡说八道。

    朱棣很赞赏林三洪的诚实,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就是不懂,至少比那些不懂装懂的家伙要强:“军国之事朕比你们都清楚,也不问你了。这次大征扬州报效的最多,这里头你可居首功。你在扬州一任,就打造出了宇内形胜之地,给朕长了脸面。地方政务和民情是你的长处,你给朕说说,有什么心得没有?以奢靡治理地方那一套就算了,说点真东西给朕听听。”

    单纯的以战斗力而言,大明王师未必就比北元残部要高,甚至还要低一点。这次大征,朱棣可以摆开这么大的场面,如泰山砸卵一般压着蒙古人不敢露面,并非是因为军威强盛,也绝对不是因为朱棣用兵入神,而是完全依靠强盛的国力欺负人。

    这次大征完完全全就是用银子堆砌出来的,今次一战,就消耗了大明朝几年来积攒下来的国力。不论胜负,战争结束之后都要休养生息,大明朝到底有多大的家底,朱棣比谁都清楚。

    以刚刚经历过靖难的明朝国力,能够支撑一场这样规模的战争,已经很不容易,所以接下来肯定要休养生息恢复民生。自然而然就又涉及到了一个“钱”字,这可是林三洪的强项,也是他的拿手好戏。

    只不过林三洪在扬州任知府只是所使用的那种“以奢治国”的方针完全就是旁门左道,也只能用在扬州这样的繁华地域,换在别处稍微差一点的地方,会起来反效果,所以这种方略就是一个特例,绝对不值得推广!农桑为天下之本万物之源,全天下都搞享乐去了,谁还生产?没有人生产了,还享乐什么?

    刚才朱棣问道和军事有关的问题,林三洪只能老老实实的说不知道。现在为到了政务民生,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

    “以臣愚见,我大明国力强盛无匹,若运用得到,足可横行宇内,建立万世不拔的大明国……”

    一说起“大明国”这三个字,朱棣就有点心旌动摇。

    《大明国》一书中所描绘的宏伟蓝图实在是太诱人了,愈是有野心有作为的君主,就越无法抵抗这种诱惑。

    “亿兆生灵,万邦百国,皆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朕奉天命为天子,当领有天下所有。”想到宏伟的前景和这些规模庞大的北伐,朱棣就心潮澎湃:“蒙古残部不敢与朕交锋,做狐鼠之态东躲西藏,朕已经看到了他的尾巴,这一次定要解决之……”

    朱棣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稍微平复一下就已神色如常,很自然的坐下说道:“你说你的,朕听着呢。”

    “我大明子民数以亿兆计,幅员辽阔地产丰富,每岁之产出为宇内之最。只不过……”林三洪停顿了一下,偷偷看了看朱棣的神色才继续说道:“只不过如此一笔大到不可计算的财力并非在陛下手中,也没有在小民的家中……”

    大明朝拥有当时最繁盛的人口,拥有最肥沃的土地,拥有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一切都是这个民族几千年来的身后积淀。在当时,没有哪个国家或者民族可以在这个方面与大明相提并论。

    当时朝廷的财力还是时时捉襟见肘,从大明朝立国开始一直到现在,每一次北伐之后都要修养几年积蓄力量,无法形成可持续性的实力,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天下资材不在朝廷府库?也不是小民家里……”这等于是说大明朝是出于一种国不强民不富的情况下了,朱棣很有兴趣的问道:“你说说看,那么多的钱粮资材到底在哪里?”

    “钱,在有钱人的手中,粮,在有粮人的手中……”

    朱棣愣了一下,立刻就明白了林三洪的这句废话是什么意思,面色变得有点难看,颇为烦躁的挥手道:“好了,就说到这里吧,这不是你一个小小的参议可以妄言之事。军中事务你多有不及,就先到左哨做个转运,朕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从双泉海到图拉河这一段儿,有二十多个转粮点,你替朕把这点粮草看管好了就行……”

    “钱在有钱人的手中”朱棣很清楚这句话的分量,也明白林三洪的意思,但是这个事情牵扯太大,已经和大明朝的根基联系在一起,不是一两道政令就能解决。朱棣也经常为这个社会现状所烦恼,可就是没有解决的法子,只能先搁置下来。

    从一开始,朱棣就没有准备把林三洪当真正的参议使用,早早就安排好了一个看管粮草的差事给他,这也算是变相的“发配”了。

    双泉海在哪里?图拉河又在哪里?林三洪根本就没有一点印象,只能垂手道:“臣领旨!”

    PS:说点废话吧,以前的情节很沉闷,以后会有所改观了,感谢诸位新老读者的支持。谢谢。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