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乔氏来的时候,乔家人儿一个个都那么不待见哩,自个儿当时咋那么没眼力劲儿咧,竟然会觉得乔氏是个好的。
她在心里暗骂了自个儿一通,就听尤氏在问后面怎么样了,这件事儿尤氏也是头一遭听说,冬儿不是没被带走么?
冯氏喝了一口春花从家里带来的水,接着说了,那会儿乔氏是拿了张契约出来让他们签字,只说是签三年在人家家里当丫鬟,后头不知咋回事儿,让乔武他们知道是卖身契,直接把乔氏就赶跑了,桩子还拿着大扫把追赶到了村口哩!
春花不免唏嘘一阵,都说姑疼侄儿同姓,没想到,乔氏这个做姑姑的是这样疼人儿的。
三人念念叨叨的又指责了乔氏几句,春花把手下编好的一个草披子搁到一旁,忽的脑中一转,冯氏刚说的那是好几年前的事儿,若是再早几年的不知道她清不清楚,毕竟布口袋可不是白叫的。
她琢磨着就说到亲生娃子后爹后娘的话茬上了,还问他们桃李村里有没有捡别人家不要的孩子来养的。
其实那天与乔氏骂仗,春花不知怎么的,一直在意乔氏临走时撂下的那个句话,虽说当爹娘的时常会与自个儿的娃子打趣,说他是捡来的,家里其他长辈有时也会附和着说闹两句。
她小时爹娘也常说她是从村口那棵迎春花的树下捡来的,要不怎么叫春花哩,她还常常跑到那棵树下待着,看看会不会再掉下一个女娃来,家里有五个弟弟太烦人了,她想要个妹妹。
然而这事儿随着她长大,她也就不信了,捡来的娃子咋跟爹娘那么像哩,可自打了乔老汉与乔氏,她越发觉得乔武长得不像乔家人,再加上乔氏这一句,她就更在意了。
她本来还想把这件事儿寻个清楚,摸个明白,可随后几天她家地里的二茬瓜就要熟了,早晌那些婆子来听事儿,午晌她与乔武桩子在地里盯着,一天没个歇的,这件事便被她抛到脑后了。
直到今儿个,冯氏说起乔氏了,她才寻法儿问问的。
然而冯氏的回答却不尽如人意,她说早年有次闹蝗灾,好些地方都遭了难,听说地里一颗粮食都没收着。
那些遭了难的村子,都带着妻儿老小出来讨饭吃了,沿路遇到富户的人家,卖儿卖女的都有,有些干脆把娃子就放到人家屋子门口了,他们村那时也穷,不过还没到吃不上口粮,饿死人的时候,有几户倒是捡娃子来养,都是穷人家的种儿么,各家给上一口吃的就能养活了。
她男人王四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给王家那老两口养老送终,做的可不比亲生儿子少。
春花听冯氏把那些捡了娃子的人家都报了一遍,却是没有乔武在内,春花觉得冯氏说的差不多如此了,就没在往细问,一来问多了人家起疑,特别是冯氏这个好听故事的,非得刨根问底儿的缠着你不可。
二来大伙儿都在一个村住着,谁家有点事儿不出一天就能给传遍了,且乡里人儿淳朴善良,家里没吃的,捡了娃子都是挨家挨户去借,大人儿少吃一口,娃儿就能养得活,这吃百家饭的娃子,谁人不认识么。
春花听了只是淡淡的应了一声,着手忙活着编草披子,心里头说不上失落失望,不过就是想弄个明白罢了,其实她也不知道自个儿到底想要听到啥。
乔武是不是老乔家的娃子又如何,她公公是与兄弟分了家的,往后也没啥田地可争抢,那天许是乔氏气极了才会那么口无遮拦的,她没事儿较那份真儿干啥么!
纠结了大半天,春花算是想通了,她叹了口气将心思放在编草披子上,别一会儿下起雨了就来不及。
“轰隆隆……”
这时冷不丁的打了个响雷,春花愣了下抬头望去,只见山那头聚着抹乌云,铺开了正朝这边过来,她瞅着瞅着,真想再骂自个儿一句。
“哎呦娘咧,这可是要变天儿了,赶紧走啊!”
冯氏拍了下大腿立马起身,跑了两步又回来,“那啥妹子,俺家地多,先过去忙活,等下来帮你啊!”
春花直说没事儿让她赶紧去,这几日村里一直阴着没下雨,这会儿天黑了大半,怕是要下大雨了,冯氏家里的地也好几亩哩,比她家的多好多,她不得回去帮手。
春花瞅着雨点子多了也赶紧忙活上,这俗话说的,旱瓜涝枣,旱瓜涝枣,这西瓜就得在旱天才长的好,这眼瞅着地里的二茬瓜就要收成了,这会儿要是泡上雨那就全完了!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