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盯着宁王朱权,缓声问道。
宁王朱权闻言,心跳瞬间加速,当即故意表露出一副惶恐的表情,屈膝跪地,以头触地,恭声道:“臣弟不敢!”
朱棣“哼”了一声,接着又望向代王朱桂,道:“十三弟,你性格暴躁,入京以来,常常以抢人钱财取乐。”
“臣弟有罪。”代王朱桂立即出列跪地,恭声道:“请陛下责罚。”
“朕若是严惩你,怕是会有人说朕不念手足之情。”
朱棣俯视着代王朱桂道:“若不严惩你,那些钱财被你抢夺了的平民百姓,又能向谁寻求公道?”
他说到这里,话锋一转,高声道:“与其让你祸害朕的子民,何不去海外祸害那些不知礼数的蛮夷野人?”
朱棣此话一出,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一众宗王皆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还有六弟。”
朱棣转身望向楚王朱桢,接着说道:“民间有句俗话,说人太清闲了容易生病。六弟除了上朝出门外,其余时间皆待在府中,闭门不出。若是因为无事可做,让六弟患病,那就是朕这个四哥的过错了。”
楚王朱桢实在想不到,他老老实实啥都不做也会引起朱棣的猜忌,不禁感到愤慨。
他自持没有犯错,所以并不下跪,只是躬身行礼,恭声道:“臣弟不敢。”
“十三弟、十七弟都起来罢,别跪着了。”
朱棣柔声道:“还有六弟,朕已经想到了解决你们无事可做的办法。”
他说到这里,冲着门外喊了一声道:“来人啊,把大九洲寰宇图抬上来。”
李兴与昌盛早就准备好了,此时朱棣一声令下,他们二人亲自把缝在屏风上的巨型舆图从门外抬到堂上。
“你们仔细看看,郑和派人勘测后绘制的海外西洲、东洲、南洲等舆图之上的方位,是否与这大九洲寰宇图上标注的方位一致?”
朱棣在说这句的话同时,随堂礼官连忙将通政司官员抄录并连夜印制的一百多份,一一分发给朝堂上的诸位王公大臣。
由于参加早朝的官员有好几百人,而堂内只站着一百多人,余者皆在奉天门外,所以通政司本着节省的原则,刊印的舆图,只够堂上众人人手一份。
朝堂上一众官员端详着手中舆图,时不时抬头望向屏风,与手中舆图进行对照。
他们惊讶的发现此图标注的五大洲方位,与三年前太子朱高煦参考历代有关的典籍,所绘制的上的五洲之方位基本一致!
“朕奉太祖遗命改封诸王于海外,在京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及在京宗王,皆可上奏本议论改封一事。”
朱棣端坐在御座上,望着朝堂正中间的大九洲舆图说道。
“臣等遵旨。”
朝堂上一众王公大臣皆躬身拜道。
就在众臣望着舆图议论纷纷之时,周王朱橚、楚王朱桢、宁王朱权等宗王已经嗅出了此次诸藩改封的不同寻常。
在他们看来,朱棣断然不会把富饶之地分封给诸藩,让王公大臣建言上奏,估计也只是走个过场。
“敢问陛下,当真要施行宗周之封建?”吏部尚书张紞恭声问道。
朱棣点头道:“此乃太祖皇帝遗命,朕不敢违背。”
“陛下。”张紞躬身行礼道:“宗周封建诸侯,乃是影响至今的一件重大事件。重启宗周之分封,牵连甚广,干系重大,臣请陛下三思。”
“张卿老成谋国,实乃国之栋梁,朕心甚慰。”
朱棣面露微笑道。
“陛下,依太祖早年旧制,诸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世袭罔替。可太祖晚年又下诏,将以宗周之分封改封诸王于海外。”
户部尚书郁新出列,躬身道:“臣敢问陛下,若诸王改封于海外建国之后,便是裂土实封,享有衣食税租,招兵募兵等大权。虽为大明藩国,实乃一独立王国。依照此理,是否应当取消诸王岁俸?”
朱棣沉默以对,不知如何回答。
他当然考虑过这些问题,但他短时间也拿不定主意,毕竟改封一事,乃是史无前例的重大事件。
堂上一众宗王听到郁新所言,也开始思考改封之事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依旧制,诸王世袭罔替,亲王嫡长子可世袭亲王爵位,余子降一等为郡王。郡王嫡长子继承郡王爵位,余子降爵成为镇国将军,孙子为辅国将军,曾孙为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郁新接着道:“敢问陛下,诸王改封之后,是否奉行此旧制?”
他是户部尚书,管理大明的税收及开支,诸王的俸禄都是从国库里出的,他必须勇敢的站出来问朱棣这些问题。
朱棣沉声道:“郁卿有任何建言,皆可写奏本呈上来。”
“陛下,依旧制,诸王就藩后,非诏不得离开封地,更不准结交地方官员,且需要受到地方官员之监督。”
兵部尚书金忠出列道:“若诸王于海外建国,是否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是否可以随意征伐其他蛮夷?朝廷是否还会派遣官吏监督之?”
朱棣闻言,与宁王朱权等宗王一样,瞬间把目光落在了金忠身上。
“金卿,你有任何建言,皆可上奏于朕。”
朱棣不得不鼓励金忠积极提供改封之后,治理藩王的良策。
随后,他目光扫过堂上王公大臣,高声道:“朕与户部、兵部两位尚书所言之事,诸卿应当都听清了。”
朱棣一开口,朝堂之上的吵杂声瞬间消失。
“因改封之事,干系重大,未免日后出现纰漏,朕希望诸王改封于何处建国,及诸王建国后朝廷该如何治理各藩国等详细事项,众卿皆要建言议之。”
朱棣朗声道:“朕决定日后分封一部分异姓功臣于海外建国,故而众武官将军也要积极上奏本,为诸王改封一事献言建策!”
“臣等遵旨!”
文武百官及一众宗王皆躬身高呼道,其中尤其以魏国公徐辉祖为首的高级勋贵声音最大。
PS:今天这四千字的大章,是我熬夜写的,早早发出来,就是希望诸位追读的老铁,可以对于诸王改封之事提供一些思路,比如藩国与大明是怎样的关系,藩王及其子孙享有怎样的权力等等。
前些天有老铁提供了几点建议,如“大宗、小宗都可以建立藩国,藩国与朝廷的货币要统一,藩国不可私造货币,藩王或世子每五或十年要回京述职”等等,我觉得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