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喜欢僵硬的教条和规章,尤其是其中很多做法看上去真是非常没必要。甚至在某些时候都会显得有些过时了,只是因为没有导致明显损失才未曾受到修改。
不过让人头痛的做法虽然繁琐,但在很多时候也防御了无数危险之事的发生。
然而敌人未必需要由外面潜入进来,有许多心怀敌意的人都已作为战俘被纳入其中。他们因此能获得由舰队统一配发的编号,哪怕是临时的也可以确保被标记成安全的色彩。
或许在条令上会要求对战俘一视同仁,并且要通过和颜悦色的做法让他们归心,至少是不能出现太大的敌视态度。但那样的机会已经被胜利一方给生生错过,甚至还导致了新的敌意不断蔓延。
敌我之别几乎在宣传中就给每个人留下了烙印,不然就没法向对方做出决绝的攻击。多年战争留下的血仇就是这么来的,想要弥补起来哪会有那么的容易?
尽管战俘们的活动肯定会受到胜利一方的监控,就算是嘴部发出的无声口型也会被识别出来。但限制的存在就是为了被打破的,人们总能想出很多的办法去绕过头顶的桎梏。
“要做么?”
“当然,不过得再等一等。”
“这个东西有点麻烦啊,掉下来可会很危险,万一伤了人可会很疼。”
“那有什么办法?该死的玩意就挡在路中呢,等找着合适的方式就把它搞掉。”
施工的振动和碾碎岩石的噪音充斥在周围的空间中,必须得是以这样的嗓门才能正常沟通。这一通对话似乎是在密谋什么,但却是在通话频道中大声喊出来的,彷佛每一个字眼都不怕被人听去。
其实也的确没有啥好担心的,因为在施工现场就存在一处摇摇欲坠的歪斜巨岩。以这样的嗓门喊出就仿佛是在讨论施工问题,怎么看都是在全心全意地为了提高工程进度在努力。
有些事情未必需要明确地说明才能确认,语言并非是唯一可以用来沟通的工具。一瞬间的眼神就能表明各自态度,而搭在肩上的一次重压也可以传递下定的决心,只是传递的信息量会受到限制,多少也算是这种方式的弊端之处。
其实反抗的串联早已在暗中就初具雏形,大家都已知道自己信任的军官要搞事了。所以或许有人会生出或紧张或激动的心情,但他们并不会刻意地表露出来。
作为参考的依据就是不断变化的行动列表,若是有心就能从中看出适合发难的时间。按说这种情报是不该被如此广泛使用的,但在规则上其实每个人都遵守了保密的条例。
因为在以往的交战区域实在是太过广大,哪怕是一只寻常的小队也能防御数十公里的战线。而他们也的确具备消灭来犯之敌的能力,所以这种小区内的战术状况也就需要彻底的共享。
但换了在河青城明明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