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以变幻出更多的花样。
小男孩。
点睛之笔,真正意义上的点睛之笔,一下子就让这部片子大家关注的方向发生了转变,之前大家全部注意力都在女主角身上,想着的无非就是逃跑或是如何,这样的剧情太单薄,哪怕你给女主角身上加上前因后果,也显得太过单薄,可当这女主角有了一个孩子之后,瞬间,大家就觉得豁然开朗,这开朗只的不是别的,而是这部影片的厚度和延伸方向。
你可以有很多种拍摄的方向,可以具体在很多方面展开,可以有很多种讲这个故事后续发展的方式,一个导演一个方向,也让这个故事再也不会显得单薄。
现在大家都想到了这个小男孩该找什么样的演员才能演好,但场内第一个登场的巩俐,已经不给大家去想的空间,所有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看她的表演。
绝望、平和、希望。
三个演员,都是在这样交织的情绪中表演完这一段。
被困在这里七年,早已绝望,最开始没有自杀现在也不会,七年没有逃出去也断了逃出去的念头。
顺其自然吧,活着就是活着,曾经的耻辱,早就被时间和孩子给磨平,只剩下每一天一天的平和生活,生命中有了种子的延续,身边有着爱子的陪伴,或许对于女主角来说,她要比世界上很多妈妈都要幸福,因为她见证了孩子成长的每一天每一秒。亲情已经填满了她的所有世界。
有亲情,就会为了亲情奋斗,为了让孩子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就会有希望,就会有纷争,就会有冲劲。
三个人都将自己浑身解数使了出来,几乎是伯仲之间,深深刺激到了现场所有的女演员,想要在演技道路上更上一层楼,没有这股子疯魔劲头真就做不到。
“巩俐和周迅都输了。”现场还有一个有资格跟另外三个共同在台上的张曼玉,淡淡的叹了口气,这输不是输在技上,更不是输在情感和态度上,而是输在了孩子身上。
梁超伟在一旁也叹了口气,先是轻轻在刘佳玲耳边道出孩子二字,他当然知道刘佳玲的水平在哪里,能看透,但不会这么快。
台上张爱嘉最后十几秒钟的表演,让巩俐和周迅在台下为她鼓掌,在这个角色上,张爱嘉是有额外加成的。
没有当母亲的人,是绝对难以真正体会到那种为了孩子不顾一切的决然的,即便你将母爱理解到了极致,巩俐和周迅也必须承认,不曾真正有孩子,在演一个母亲的角色上,你注定是要输给同级别当母亲的女演员。
算不得输,只能说这个角色的设定,就注定了像是周迅这样的演员,绝对演绎不到极致。
结果是不需要公布的,在场都是专业到不能再专业的人士,张爱嘉作为一名演员所达到的成就大家也是认可的,现在来看,她还真就是那么的合适,她的形象、气质和对角色的把握,都严丝合缝。
唯有杨以辰知道,还是差了一点东西,但这并不能算是障碍,剧本是可以有一些改动的,张爱嘉的年纪,还是大了一点,如果是拿整个剧本衡量,其实周迅是要更合适一些,但以现在的化妆技术,以及张爱嘉本人保养的程度,虽说五十出头,呈现出三十多岁的状态不难,七年后的形象是不需要担心的,唯独需要想的是如何让她有二十七八刚被囚禁时的状态。
国内版本,要想达到极致,在小演员方面无法突破,就只能是用最完美最极致的女主角表演来对抗华夏电影在世界舞台上的先天不足。
如果周迅赵微等人是好莱坞演员,那这部片子她们绝对挑得起大梁,给她们时间也绝对能够打磨的更好,无奈差的就是这部片子是有双胞胎的,且是完完全全的好莱坞制造,必然会被拿来比较,演技上的胜利终究不能拿来做全盘胜利的考量,还是要看整部影片的影响力和演员们被世界认可的程度。
几位评委是拿到了全部剧本的,看到最后是张爱嘉,他们懂了杨以辰的心思,看向他的目光中,更多了几分柔和的亲近和钦佩。
这孩子,从未说过我要担负什么责任,却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做着扛着华夏电影向前走的举动。
左手和右手打擂台,平台是不一样的,他要让世界知道的是,华夏电影的存在,让谁都不敢轻视它的存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