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申时两刻(15:30)。
轰!!
轰!!
轰!!
啪!~啪!~啪!~啪!~
暴雨一样的枪声和12磅炮的声音,还有大片大片白色硝烟,弥漫在白莲教棱堡前面的突出部上,在超过一个多小时的。先是大炮猛轰,然后又是数千支的燧发枪好多轮齐射之后,小小的一片阵地上空,都弥漫了一片因为风速原因而没有全部散开的白色烟云。
自第二波清军进攻的人员在五十步(81.75米)以外与白莲教交上火之后,不到五分钟的时间,我大清的第三波总计六千人的清军,还有总共八个牛录的太君们,也就到达了突出部防线的一百多米外。
然后这些人就也一同加入了前方正在激烈对射的火器战场。
啪!~啪!~啪!
啪!
轰!!
在大空心方阵双方互相对射的最激烈处,有时候往往一轮齐射过后,枪口的硝烟呼呼地外冒,马上就看不清楚了在三四十米外的对方轮廓。非要等到几秒钟后,微风才会把从成百上千支枪口冒出的白色硝烟给吹走干净。
而每次硝烟被吹走之后,原地往往也会就多了一些浑身冒血,或者是浑身都没有血的躺到地上的双方人员。
双方这种全火器化地相互隔着防御工事对轰,一点都不像是17世纪以落后和野蛮著称的东亚战场。
除了清军的火炮楯车这些东西实在是令人失望,还有他们手里的枪都是火绳枪和火门枪之外,忽略双方的楯车和堡篮的话,现在对射的硝烟量和暴雨一样的枪声,反倒更像是后世的拿破仑战争时代。
伤亡了多少且不去说它。
反正光是这一个多小时用掉的火药物料钱。
对于双方来说那就都是不老少。
前面的时候,随着第一波进攻的清军携带着三四千支的鸟铳上场,摄政王就又在后面进攻的两波清军里塞进去了两千多支又从清军大营里收集过来的鸟铳。
而且为了加强进攻清军的远射火力,摄政王把大营里从朝鲜这个附属国里征调来的一千多个鸟铳手,也塞进了第三个波次中的六千人里面,把他们给派上了战场。
在三个波次左右两个方向加起来不过一万八千人的清军里,就有着整整六七千支的鸟铳。
光只是这个鸟铳的拥有量,就超过了三分之一。
而再算上我大清汉军们手里的那几百门的大小火炮和数不清的三眼铳、神枪铳、火箭之类的火器,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的话,现在战场上的清军火器化水平竟然已经达到了80%以上!
就这,还是混在里面的那八个牛录,1600名的满鞑太君们拿着的是冷兵器给拖了后腿呢。
这真的是一点都不我大清,也一点都不大东亚地区的17世纪。
要知道现在西方还没有发明刺刀的时候,欧洲最先进的古斯塔夫大方阵里面,一个基本的作战单位,每504人的“团”里面,也还仍然有216名的长枪手呢,最为重视火器化的瑞典军队,他们的火器化水平也才达到57%呢。
要是把清军手里的三眼铳、神枪铳和火箭之类的全换成了火绳枪,就算是火枪仍然落后了人家一代,但这天兵天将一样的我大清勇士一路撸过去,那还不得吊打人家老欧洲啊。
这么多的鸟铳砸下来,我大清还不是可以把对面的白莲教给打得一个稀里哗啦啊?
这不是天下无敌什么是天下无敌??
……
只是理想很丰满,实际到战场上之后却是很骨感。
你别看打得惊天动地,如今在五十步的距离上隔着楯车与白莲教激烈对射的清军火器兵,其实绝大多数都是些三眼铳、神枪铳和火箭之类的垃圾货色。
而三眼铳和神枪铳这种东西,就凭它们也想要在五十步开外击中敌人的话嘛……
那个概率和对着天上打月亮也是差不多的了。
摄政王投放在战场的六七千支的鸟铳,虽然在这个距离上可以跟白莲教的滑膛枪来上一战。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