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江阴第二炮台也完工之后,整个江阴要塞南北两岸三大炮台,将会配属超过一百门的岸防加农炮。
而且将会是清一色的九斤以上的加农炮。
这种火力是野战部队里的野战火力无法比拟的,毕竟这是岸防火力,火炮运输上去安装部署后,那基本都是不动的了。
同时固定部署的火炮也不需要役用马拖拉,这维持成本就能下降一大截。
岸防炮台的最大成本,是来之于炮台本身的建造以及火炮的成本,而这两项对于大周王朝而言其实都不算什么。
构筑炮台嘛,最重要的无非就是人力成本,但是周军如果建造炮台的人员,主要来源于战俘,可不需要工钱,顶多就是给口吃的。
物料成本基本也是就地取材,反正用的都是泥土石头,顶多就是用一些三合土。
火炮成本嘛,虽然大口径火炮比较昂贵,但周军的火炮生产是属于自给自足,又不是对外采购,而且自给自足,同时又是大规模量产的情况下,制造成本也能控制的非常低。
常规加农炮一门也不过是几百两银子,超大口径的才上千两。
更何况,江阴要塞的三大炮台里,预计会大量采用缴获自明军各部的红夷火炮,所以火炮的花费实际上还能再减少一部分。
按照计划,整个江阴要塞的南北三大炮台,预计经费不会超过十万两银子。
这点钱相对于野战部队的维持成本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同时因为舰炮,岸防炮不用机动部署,同时自产的成本相对也比较低,因此周军方面为了确保火力,往往也会选择大口径加农炮以首先确保威力。
所以,周王朝到目前为止,还没自造过九斤以下的加农炮,最小的都是九斤加农炮了,就是十四斤,十八斤,最近大周王朝的汉阳兵工厂那边还琢磨着进一步扩大口径,弄个二十四斤加农炮出来呢。
这不大不行啊!
毕竟周军海军以及岸防部队所面对的敌人,可不是普通明军,而是郑芝龙的舰队,未来可能还会对上葡萄牙人,荷兰人,西班牙人。
这些人里那些洋人的战船,很多都是战船,上千吨的盖伦都有,上面装备的火炮可都是大口径舰炮。
哪怕是郑芝龙的舰队,人家也是大量装备火炮的,他们少数海上作战的大船,也那是配属几十门重炮的。
这周军海军的舰炮以及岸防火炮,要是口径小了,威力小了,那可真不行。
反正舰炮和岸防火炮又不用考虑机动问题,自然是能够装备多大就装备多大。
这也导致了周军现在在舰炮和岸防火炮上,倾向于大口径加农炮。
但是在陆军的野战火炮上,周军的陆军用野战火炮,历来都是优先注重机动性能的。
为了确保机动性能,采用的都是身管倍径比岸防火炮和舰炮更短的野战炮。
目前三款主要的野战炮,两斤半、五斤、九斤野战炮,其身管倍径都只有十六倍,并且炮管更薄,炮架也是轻便式设计。
而十四斤野战炮和十八斤野战炮,还要更短,最新的型号其身管只有只有十四倍口径。
要不然,周军哪能满世界拉着一群野战炮到处跑啊。
江阴要塞的南北三大炮台尽管还没有完全完工,北岸的靖江炮台更是直接在明军江边炮台的基础上临时部署。
但是目前也有着足够的能力封锁长江了,不过炮台虽然威力强悍,但是也依旧需要地面部队进行保护,免的敌人直接从陆地攻破炮台,进而导致长江失守。
控卫江阴要塞,南北两岸炮台的任务则是落在了镇江调过来的第十七混成旅上。
至于原本驻防江阴的第十六混成旅,则是会渡江,和第十五混成旅组建全新的第六步兵师。
后续第六步兵师将会作为通州地区的主要作战部队,需要攻占通州驱逐郑芝龙所部在长江沿江北岸的最后一个据点,同时掌控大片扬州府地区,负责扬州以东的整个长江北岸地区的防务(不包括江阴要塞北岸靖江炮台)。
而第四步兵师呢?
这个核心主力部队将会去那里?
返回扬州!
靖江战役刚结束,第四步兵师就已经接到了一连串的命令:返回扬州!
同时来的还有其他诸多命令:
第十六混成旅和第十五混成旅合编为第十一军。
原第九混成旅旅长邵良才少将调任第十一军,担任这个新军的军长。
同时调令第四步兵师留下一批武器弹药给新成立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